2)第二十八章 少林派_剑荡燕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者,即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当时,连年征战,土地荒芜,水利失修,国民经济萧条,以至于“人烟断绝,荆榛蔽野“。

  社会的动荡导致很多百姓不得已遁入空门,寻求佛教的庇佑;因为佛教寺院名下的土地和百姓自南北朝以来朝廷规定都是不用交赋税和免征兵役徭役。

  这也直接导致了佛教迅速的膨胀发展,到了五代十国后期直接导致了国家赋税的大幅度缩水;国家政权与宗教势力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

  周世宗柴荣初登基之时,国家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而朝廷却很难收到赋税和兵役徭役。

  因为大部分百姓都把名下的土地和户籍挂靠到了佛教寺院的名下;很多百姓私自把铜钱融化了铸成铜佛像,这极大的影响了铜钱的流通,非常不利于国家经济的运行;

  佛教本应劝人向善、普度众生,然而唐末五代时期,佛门弟子却大多是仗着佛教的便利,借机敛财、盘剥百姓、逃税逃役之辈;真正参佛悟禅之人却少之又少;

  国家征战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兵源,但是当时国家税收和征兵役都十分困难,众多的佛寺挂靠了大量百姓,他们借佛门的庇佑,不交赋税,不服兵役。

  柴荣既痛恨这些亵渎佛祖、败坏佛教的行为,又痛恨这些对国家财政收入和兵役徭役造成重大损失的败类;

  柴荣是在马背上得天下的,他一生纵横四海雷厉风行,不太相信这些宗教鬼神轮回之说,所以从他一即位开始,就对佛教抱着敌对的态度。

  除此之外后周世宗柴荣灭佛的背景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当时天下寺院数量太多,而进入寺院当和尚的人也非常多,这些人一定程度上使劳动力人数下降。

  他们纷纷进入寺院当和尚就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了。所以后周周世宗决心把多余的劳动力从寺院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促进国家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为国家发展打牢稳固的基础,。

  后周显德二年五月,周世宗柴荣昭告天下,“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融化寺庙铜像,铸成铜钱和兵器,不能背诵三卷经书者立刻还俗”至此之后,众寺院受到重大的打击,少林寺也未能幸免,直到赵匡胤建立大宋后,才得以慢慢恢复元气;

  宋朝前两位官家,虽不像周世宗柴荣那样对佛教严酷打压,但也并没有像唐朝的那些皇帝一样崇佛。所有少林派在宋初一直不温不火,没有了往日的荣光;

  直到雍熙三年宋军北伐契丹时,少林派也遣人随其他江湖门派一同参与北伐,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朝廷念其功德,才对少林派多了一些赏赐与政策上的宽松。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