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6章 偷茶叶_回到过去要致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一斤茶叶就是十几块钱,傅学华稀里糊涂的,可是潘老头不敢大意,每天晚上都要对账到半夜。

  可是,这几天,潘老头发现情况不对了,现在过了清明,茶叶都是飞快往外长,所以每天的鲜茶叶的数量,也应该不停的增加。

  东棚子大队的采茶量,李塔大队的采茶量,都是正常的增加,可是潘冲大队的采茶量,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另外两个大队。

  潘老头非常谨慎,采茶量增加幅度比较小,有很多情况:

  首先的原因,采茶的工人偷懒了,那每天的采茶量肯定少很多。

  潘老头这些天特别瞄着那么采茶的工人,发现没人偷懒,还是那么积极,这个因素可以排除了。

  其次的原因,就是茶尖变得少了,虽然工人很努力,可是采不到以前那么多茶叶。

  潘老头这几天,默默的观察那些茶树呢,茶树的小牙尖没有减少,反而是越来越多,而且他悄悄的问过很多老乡,老乡都说小牙尖越来越多。

  排除这两个原因,那么剩下的原因就很简答了。

  牙尖越来越多,而且叶片越来越大,干活的人,还是那么积极,采茶量应该大幅度增加才对。

  事实上,别的大队的采茶量增加幅度比较大,符合这种规律,可是,为什么潘冲大队采茶量增加幅度比较小哦?

  潘明福,他是什么人啊?

  种了几十年的茶叶,能够精确到一两茶叶的老猴子,对茶叶里面的猫腻,一清二楚,稍微一猜,就知道有人在搞鬼。

  经过几天的观察,谁在搞鬼,潘明福都一清二楚,只是担心得罪老乡,所以没有告诉傅学华而已。

  潘老头,真的太精明了,把以前的账目一打开,再对比现在的账目,马上发现谁有可能偷茶场的茶叶了。

  按照一个人的标准来算,以前日子,一天可以采到4斤鲜茶叶,按照这个工作效率,那么现在她,一天可以采到6斤。

  现在茶尖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大,别人一天都能采到6斤了,可是她呢?

  依然保持4斤的采茶量,甚至还有减少的趋势。

  嘿嘿,对于外行人来说,或者粗心大意的人来说,可能不会发现什么,可是潘明福呢?

  这个老家伙,防贼防了几十年,经验十分丰富,精确到一两的老狐狸,轻易看穿了别人玩的那些伎俩。

  一斤鲜茶叶,傅学华给的价格是2毛钱,现在只有只有一毛五了,因为茶叶越来越多,春茶没有明前茶那么值钱,价格当然要降价了。

  三斤鲜茶叶,炒成一斤干茶,价值十几块钱,农村的老乡,虽然有点土,可是不是傻子,两毛钱和几块钱的抉择,几十倍的利润,很多人当然想铤而走险了。

  一天悄悄的藏起来一斤或者两斤鲜茶叶,谁能发现呢?

  这样的话,一天就是十几块钱,这样的*下,很多老乡都忍不住了。

  老乡么,都是猴精猴精的,只要有人带头,其他人看到的情况下,都会纷纷模仿,生怕自己吃亏了。

  结果呢,那么多老乡都偷茶叶,鲜茶叶一下子少了几十斤甚至上百斤,潘明福想当做没有看到,那都是不可能的。

  一天几千斤鲜茶叶,少个一斤两斤,或者十几斤的话,潘明福还能装作粗心大意没有发现,可是现在不行吗,一天少了将近好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茶叶,差不多有一成的分量了,换成干茶的话,那就是20多斤,那就是好几百块钱的事情啊。

  这么大事情,潘明福没办法了,必须报告给傅学华,否者,到时候捅出来的话,傅学华也肯定把潘明福赶得远远的。

  潘明福也很委屈,老乡都是一帮眼皮子浅的家伙,别人偷,你也偷,可是你可以商量一下,今天你偷,明天我偷,只要账面上数字不是太难看,潘明福可以当做没有看到,毕竟潘家的人也可能搅和在里面。

  可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别人偷半斤,你眼红,你干脆偷一斤,其他更狠,有的直接偷两斤,你们这么疯狂,这不是找死吗?

  再说,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小偷小摸,而是几十个人一起都在偷,那事情还能收场吗?

  有时候,人疯狂起来,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