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0章 生产互助组_回到过去要致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华虽然是旱地,可是产量高,比别人家的旱地高一倍都不止,不比上等水田的差多少。

  不过说到劳动工具共享的方式,那是舒大强最吃亏,因为他家里的劳动工具最多,各种劳动工具都齐全。

  说道劳动工具的话,最差的就是傅大河和傅学华,家里没有什么劳动工具。

  最后就说的劳动力问题,那是农村干活,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李大庄家里的劳动力最多,虽然今天来了三个人,可是马兰没有来,还有李国月也没有来,加上可能回来帮忙的李国生和李国强,李家的人强马壮啊。

  劳动力最差的应该就静兰和余小琴吧,静兰家里就是她和她的大女儿傅淼,静兰就不说了,她的大女儿,今年14岁,和李国月一样大,估计纯粹就是凑人数。

  要是真的论干活的话,傅淼的小身板,干活肯定干不过舒明全,可是没办法啊,她家没人啊,只能把傅淼拉出来凑人数啊,就像余小琴也把梅淑华拉出来一样。

  傅学华看着两个小丫头,无语了,反正就当他们打酱油的吧,估计没人指望她们两个能干多少活。

  梅淑华还用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巴拉巴拉看着傅学华呢,一副……架势。

  说到干活的问题,傅学华虽然是一个人,可是大家对傅学华的劳动力,那真的一点都不用怀疑。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生产互助小组的基本情况,大家都看在眼里,都在相互估算自己在这个生产互助小组的地位呢?

  要说这个生产互助小组,最遭到嫌弃的人,应该是傅大河,先不说外人,就是傅学华也在嫌弃自己的老爹。

  以田地入股的方式,田地是放在第一位,按照田地的数量来分粮食,所以田多田少,那是定死的,大家都没有办法选择,唯一在乎的就是这个田地的产量。

  产量,永远是种田人最在乎的东西。

  傅大河的田地,都下等田,意味静兰家里一亩田的水稻产量是400斤的话,傅大河的水稻产量只有200多斤。这个差距非常大,大到不是劳动力可以弥补的问题。

  再说,傅大河家里劳动力很多吗?

  没有吧?

  就他一个人而已。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了。

  要说傅大河家里没有劳动力也就算了,刘英不是劳动力吗?

  傅学霜不是劳动力吗?

  静兰把她十四岁的女儿都拉出来干活了,为什么傅大河不行呢?

  先别说傅淼能够干多少活,首先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你的田地产量低,劳动力又少,劳动工具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你为什么还不自觉点呢?

  傅大河居然一点都不放在心里,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还在用挑剔的眼神,看着别人的情况。

  余小琴和静兰的条件差不多,两个女人的劳动力差别,唯一的区别是余小琴有2亩上等田,6亩中等田,可是静兰都是上等田,足足八亩呢?

  估计李大庄同意静兰加入生产互助组的时候,早就算过一笔账,肯定把静兰8亩上等田的产量算在里面了。

  产量上的巨大差别,足够李大庄带着儿子免费帮静兰干活,因为在农村,粮食金贵,劳动力不值钱啊。

  虽然大家都在刻意回避什么,可是大家心里都明白,能不能在一起生产互助,最后都是要看,对于别人来说,自己是不是有用的人吗?

  一个没用的人,别人是不会搭理你的。

  特别是关系粮食,很多人生死存亡的问题上,没人敢有丝毫的大意。

  粮食粮食,最后都是按照粮食的数量衡量大家入股的标准,看看自己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

  要按照粮食来算的话,傅大河可是占了很大的便宜啊,因为他的田地产量最少,一旦平均下来的,傅大河赚大了啊?

  可是傅大河为什么还是一脸嫌弃的脸色呢?难道别人都欠他的吗?

  在场的,除了傅学华欠他的,别人应该不欠他啊?

  当然,傅学华不在乎粮食产量的问题,也不在乎劳动力的问题,心里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余小琴也在这个互助组呢?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