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章 粮荒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肉,连普通的粟米都没有。祭祀已毕,廉颇就返回邯郸了,把这里留给原武安令、现任上卿的李崇负责。李崇最擅长干的事,就是与敌军相安无事!

  长平也有秦军留下的房舍和田园,李冰的四千五百人并没有太吃苦头。开始还提防着赵军突然背盟败约,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后来见赵军已经踏踏实实开始过日子了,秦军也松弛下来,索性轮流进入田亩务农。驻守端氏的皮绾也放了心,派军士回长平,接着耕种。秦赵两家的士卒,集体化身农民,开始了劳动竞赛。只不过大家还有一点默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韩国的钱粮已经进入了邯郸。这些钱粮无需韩国从自己的仓库往外运输,他们只需要向粮商们议定价钱,支付定金,粮商们自然会从粮价便宜的地方向邯郸调运粮食。

  现在的邯郸,粮价飞腾,几乎百钱一石。各地的粮商拼命抓住这一商机,从各地往这里调粮,高价出售;连带着其他地方的粮价也涨起来了。

  新垣衍将魏军带回大梁,向魏王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并运回晋鄙的尸身。魏王阴沉着脸,让新垣衍解散了部队,并以高规格安葬了晋鄙。然后命令太史和司农准备籍田的事宜。

  籍田类似于后世的开耕礼,由天子、公卿、大夫在自己的私田上象征性地耕一道地,昭示春耕的来临。这在当时是仅次于祭天的重大礼仪!魏王在内心知道自己并无多大才能,但他本着以勤补拙的精神,总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籍田礼办得隆重热烈,一切井井有条!

  春耕开始后,魏王开始派人调查信陵君窃符案!随着调查的步步深入,一个个官员被免职或调离,新的官员被任命。朝中官员立即重新站队,原来拥护信陵君的,纷纷向魏王靠拢。

  两个月后,赵王遣使聘问魏王,对魏王在关键时刻派兵救援邯郸一事表示了感谢,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赵魏两国的兄弟之谊!主帅魏公子信陵君是赵王亲戚,平原君的夫人思念其弟,愿留长驻邯郸,愿王恩准!魏王也是聪明人,哪有见台阶不下的!在充分展示了同盟之谊后,立即表示:“平原君夫人,亦吾姊也。信陵君,吾弟也,留邯郸侍其姊,分也!其封地所出,及一应年薪,按时给付,运往邯郸。门下之客愿往归之者,听之。”

  由于邯郸粮价腾贵,大梁的粮食没有少往邯郸运,包括魏王自己的粮食,魏王于其中很是赚了些钱。现在,又一支庞大的船队从大梁出发,由赵使押运,魏军护卫,驶往邯郸。信陵君的门客们也都随船前往!尽管前面的商船规模也都不小,但比起这支船队来,那就小巫见大巫了。

  王龁将军队撤回陶郡后,黄河商道彻底通畅,陶郡的商家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