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章 两小儿去齐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日的清晨,宰予没有照例去与子贡采石涅。

  而是选择带着赵毋恤与公输班行走在菟裘的街道上,

  这里比不得曲阜那般繁华,城邑的规模也不算大。

  不过或许是鲁人传统尊礼的性格使然,整个城邑的规划依旧保留着相当典型的宗周邦国特点。

  日四方方,层次分明,在府衙的西方,是菟裘的工坊聚集地。

  从前菟裘的工坊,大多只能出产些简单的猎弓、部分日用陶器,常年居住在这里的也只有不到十户人家。

  自从幸到来之后,这里的产业种类明显多,从曲车进移来的一部分纸产业,由张先生领导的木艺加工产业,还有就是最近新开的商品种类的增多进一步促进了菟裘当地的商业发展。

  当地市场上流通的货品,从最初的粮食、皮毛、日用陶器等寥寥几类,快速增加了以书籍、焦炭、煤焦油三大类、十数小类的新型商品。

  而商品数目的增加,直接为菟裘带来了庞大的商队流量。

  自从子贡通知这些商队,今后大部分书籍将会在菟裘印刷后,整个鲁国的书商便开始朝着菟裘汇聚。

  他们进货之余,自然瞥见了菟裘城中的这些新商品。

  他们对于煤炭的兴趣不高,但让宰予意外地是,这帮商人对于炼焦的副产物煤焦油却异常感兴趣。

  媒焦油燃烧的气味虽然不大好闻,但却能很好的取代动物脂肪充当照明物。

  最重要的是,用煤焦油照明要比动物脂肪便宜太多了。

  而更让商人们惊喜的是,菟裘的粮价居然要比鲁国的平价高十钱,而他们对于其他商品的需求也是出乎意料的高。

  不论是来这里贩卖日用品还是粮食,都很有赚头。

  在人们发现了这一点后,坐拥焦油和书籍两大高利商品,仅在半年时间内,就迅速成为了鲁商人们行商路过的一常跑鲁齐一线的商队,通常在曲阜购入手工艺品与粮食,之后在菟裘卸货,改装煤焦油与书籍,之后再顺阳关往北走,一路走到临淄进行销售,再从那里购入齐盐齐铁带回鲁国。

  裘的粮价和日用品价格偏高,宰予心里自然是有数的,或者说,这就是他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

  地和子贡这半年来,在造纸行业获利百万,得到的那些钱自然也不能白白放着。

  可如果用这些钱直接在国外大批量采购铜铁和粮食,这做法完全不现实。

  因为像是铜铁、粮食这种商品,大多属于各国管制的战略资源。

  买卖的数量如果不多,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过去了。

  可如果一次性吃进大批量,难免会惹上麻烦。

  为了解决这问题,宰予在和子贡商议后,便决定参照管仲的做法,人为的在菟裘制造通货膨胀。

  他先是以菟裘大夫的身份,以高于平均粮价的价格,向当地民众收购他们手里的余粮,减少市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