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4章 瞒天过海_朱门寒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4章瞒天过海

  康释文瞪大了双眼,“你是说军备明明已经过了畀河,却又返了回来?”

  “不!这不对,返回来没那么快!”他说完又摇头,觉得有些不对。

  “您再看当时那重县知县的结案卷宗,上面写了杀山匪用的兵器都是长弓和刀,现场还遗留了不少箭矢,其中有一把断裂的刀刃。”

  当时知县将现场所有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作为证物,虽说山贼死了大快人心,但杀了他们的人还是要查的。

  不过案发现场是较为偏僻的官道,周围都没有人家,若非是有人将何大的首级放在县衙门口,那些尸体还不知何时会被发现呢!

  那知县描画了刀刃的图,就在卷宗之内,并且还详细描述了刀刃的形状。

  康释文接过一看,发现就是一块普通的刀刃,且还只是刀尖处那么一小段,看着并无什么异常。

  “您仔细主意一下刀尖处?这边看着像一处破损,但实则却是一个血槽。”苏轶昭指着那处道。

  康释文闻言又立刻仔细看了一遍,忽然恍然大悟。

  他立刻拿起卷宗仔细查看,当看到刀刃的描述时,便更确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这是狼月!”康释文脸色凝重了起来。

  “狼月?”苏轶昭了然,“这是京卫指挥使司的佩刀。”

  “不错!”康释文点头,他忽然想到了一点。

  “当年护送军备去边关的人中,就有两名京卫指挥使司的官员,其中一人叫狄松林,乃是指挥使司的镇抚,还有一人是副使,名为郑守年。”

  “若这把刀真的是狼月,那一定是狄松林的。副使不入流,没有资格佩戴狼月。”

  “那朝廷追回军备之时,这二人可有跟着一同回来?”苏轶昭立刻问道。

  “本官当时的确没看到狄松林,不过同行之人说狄松林犯了旧疾,便留在了途中养病,并未回京。”

  康释文仔细回忆,还好他记性不错,否则还真就没印象了。

  “这就是了。”苏轶昭肯定地点头,“这就说明狄松林并未押送这趟军备物资,而是先行去了边关。”

  康释文一听就更迷糊了,苏轶昭却是看出了他的疑惑,于是便将卷宗给了他。

  “这份卷宗,您一定没有仔细看过,您再看看那知县结案的描述?”

  虽然犯案的何大死了,大快人心,但身为大理寺寺卿,有很多其他事要忙,哪里会关心地方案子?

  康释文当下就将卷宗仔细看了一遍,发现了一处疑点。

  “当时现场一片混乱,车轮印陷得很深且还凌乱,那就说明是运送重物的车队,且是很长的车队。”

  康释文下了结论,这下他终于明白了过来。

  “是!这是勘验现场的仵作所记录的,知县便因此断定应该是过路的商队为民除害,且还是庞大的商队。”

  “然而他却不知,这哪里是什么商队?明明就是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