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9章 一时危急【为盟主特别加更】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9章一时危急【为盟主特别加更】

  “死!”

  雨幕中,西城墙上。

  马科手持马刀,将一名刚跳上城墙的悍勇贼兵砍死。

  原本跟在他身边的亲兵也一个个奔赴城门楼两边的城墙,去对付时不时跳上城墙的贼兵。

  马科这个主将、总兵都亲自动手了,可见西城墙形势并不怎么好。

  正如张献忠所料,大雨天对守城的大明官军影响极大。

  不仅火炮、火铳这类火器没法用,弓弩同样难用,就连金汁、沸水也用不上了。

  猛火油虽然能在水中燃烧,但这么大的雨,火把都灭了,更别说点燃猛火油了。

  而且雨水冲刷下,少量猛火油洒下去就被冲走,也难以烧起来。

  除此外,雨幕的遮挡让将士们视线也变差了,稍不留神,某处搭上了云梯就有贼兵跳上来。

  可以说,大雨让守城官兵人数少的劣势彻底暴露了出来。

  在曾英等人赶到成都的那天下午军议中,李岩曾说城中有近三万精锐,地方官兵、卫所兵及经过一定训练的民壮加起来则有四万多。

  这个兵力看似不少,可除去必须要留的生力军,其余兵力分布到每面城墙上就不多了。

  须知,成都城池高大,周长22里有余,平均一面城墙就有五里多长!

  精锐中的那近四千骑兵是不会轻易派上城墙上的。

  因此,经过最后一次西府军议,给每面城墙配备了五千精锐步卒。

  剩下的八千精锐步卒则留作预备兵力。

  另外,还给每面城墙配备了三千由地方官兵、卫所兵组成的可战之兵,以及八千民壮。

  如此,每面城墙一共有一万六千兵。

  听起来挺多,可实际用起来却仍嫌不足。

  因为守城时不可能将兵力都放上城墙,而是需要分批次轮换。

  这样才能不惧敌方久攻。

  实际上,张献忠有几十万可战之兵,让麾下兵马轮番持续攻城是必然的,所以守方将可用兵力分批次使用也是必须的。

  如此一来,在战时安排在每面城墙上的就是两千五精锐步卒、一千五可战之兵及四千民壮。

  一面城墙五里多,算起来就是2500多米。

  就是说,一个精锐步卒要负责防守一米的城墙,只有两到三个可战之兵或民壮协助。

  这种情况下,应对一般烈度的攻城战尚可,但应对全靠冷兵器近战的高烈度攻城战,就很容易陷入危机中了。

  天降大雨后,张献忠不仅没下令收兵,反而让各部全力猛攻城墙。

  于是,四方贼兵主将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用两三万兵力轮番攻城,为“放杖法”打掩护,而是尽可能的利用兵力优势,意图一鼓作气攻下城墙。

  负责西城墙的孙可望速来以悍勇、奸猾著称。

  收到张献忠的军令后,他直接派出八万多可战之兵,令这些将士卸下铠甲,以最快的速度冲过了护城河对西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