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五十八章 刘虞主政冀州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不到好名字,刘襄自暴自弃了,强行把船型定为了刀鱼战舰和旗鱼战舰。

  小的叫刀鱼,大的叫旗鱼。

  别人鄙视他取名不好听,他还瞧不上他们取的名字呢。

  什么快蟹船、大翼船、玄鲤船、扁楼船,大斗舰,那都是什么鬼名字,还不如他原来想的蜈蚣船好听呢。

  战船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船匠又呈上了海运货船的图样,这个更简略,只有意向,暂时造不出来,需要试做,在过程中摸索,为以后造大船积累技术。

  争取做到船长三十丈,宽七丈,船舷高五丈半,就是长70米,宽16米,船舷高12米。三桅,无桨,空船入水两丈,满载入水三丈半,一层底仓,两层货仓,甲板上再建一层货仓,预计载重超过一千五百石,船员二十人到五十人。

  刘襄在脑海中想象出了一艘宽宽胖胖的臃肿大船,想把它命名为胖头鱼,惹得那几个船匠立刻就要死谏。

  那就算了吧。

  名字没确定,但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然摸索新船,那就试着把桅杆提高到十二丈以上,挂帆的索具想办法优化,让船帆吃到更多的风,以便提高航行速度。”

  就这种胖船,不把帆、索系统的性能提高,它能慢到你怀疑人生。

  船型定下来了,单靠海阳的船厂是无法满足两种战舰的需求的,考虑到木材和物料的供给,辽东半岛的沓氏县是个不错的选择。

  沓氏县就在现代的大连附近。

  那里正好有云帆营的水寨,可以提供保护,是南北航线的起始点,东西航线的中段,又有纵贯辽东的水泥大道连接,还有海湾可以躲避风浪,提供船队停泊。

  “在沓氏县东南方向的海湾附近,新建造船厂,挖掘十二条干船坞用以造船、修船。”刘襄下令。

  船坞不可能立刻建好,他又下令:“所有扬州迁移过来的船匠及其家眷,录入将作监黄册,先去海阳造船厂当值,熟悉船厂工作,指导造船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评定工匠等级,待沓氏船厂建成,再抽调人员赴任。”

  船匠安排完毕,刘虞带过来的水手、兵卒也没放过,由云帆营考核,合格的编入船队,淘汰的在冀州分田种地,家眷也由官方帮助他们安家落户。

  刘虞也经不住再三邀请,加入了刘襄的阵营。

  这位可不能随便任命,是现存的两个州牧之一,刘襄上表朝廷,表刘虞为冀州牧。

  至于怎么解释从扬州跑到了冀州?自然是在表奏里痛骂了袁绍一阵,然后董胖子高高兴兴的批复了冀州牧的任命,还加封征东将军,假节,开府仪同三司,晋爵郯候。

  这死胖子挺会算计啊。

  假节、开府,是要在刘襄的地盘上扶植起刘虞的势力,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征东将军是给了招募军队的权力。

  至于郯侯,是针对袁绍。

  徐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