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第八十六章得来全不费工夫

  两人一路穿街过巷,终于找到一条东西向的大街,按照那店伙的说法,这条街叫通济街,在街道西侧有座老酒坊,县衙就在那酒坊之中。

  倘或还找不到,那便在通济街上找城隍庙,那城隍庙是唐武宗时在溧水县衙的故址改建而成,当时给县衙选的新址就在几十步外的酒坊之中。

  不过现在酒坊早已不产酒了,所以梁叛和萧武还是先找到了城隍庙,才在城隍庙西摸到溧水县衙。

  整个县衙只有门口处挂了两盏昏黄的气死风灯,蒙纸早已发旧了。

  梁叛将倭刀换到左手,向萧武打个招呼,便奔到墙角下轻轻跃起,伸手在墙头一搭,翻身进了县衙前院。

  全国县衙的格局大同小异,梁叛是浸淫久了的,闭着眼也能找到地方。

  谁知就在他落地的位置偏偏被人放了个水缸,梁叛情急之下右脚轻轻在墙面上一撑,越过水缸在地上翻了个跟斗卸力,幸好不曾发出声音来。

  萧武先上了墙头,瞧见那水缸之后换了个位置下来,两人站在墙角阴暗处四处张望,却见前院竟然黑漆漆一片,门子房里都黑着灯火,只有东司房的第二间中透出一点豆大的灯光。

  两人对视一眼,不禁暗暗纳罕。

  东司房是吏、户、礼三房加钱粮库,第二间便是户房书办的办公所。

  两人悄无声息地穿过堂院,来到户房之外,只听里面隐隐传来一阵嘀嘀咕咕的说话声,好像有人在窃窃私语,却不刻意将声音压到旁人听不见的程度。

  但是梁叛在外面毕竟隔着一层墙,听不清里面说的是甚么。

  隔了一会儿,那悄悄话说完了,只听一个男子的声音道:“刘经承,倭人只肯照原价出八百两。”

  “经承”就是一房的正职书办,说话的这位大约是居中的买办翻译,刚才的那段悄悄话,大概就是这买办与倭人买主商量的声音。

  但是一个倭人和溧水县的户房书办能有甚么交易好做?

  而且最近倭人的手伸得也忒长了点,似乎到处都是这些人的身影。

  这时就听一个上了些许年纪的声音,用一副劝解的口吻道:“加才,八百两也够了,。”

  不知此人是和身份,大约也是个居中之人。

  随即又一个有些拿捏的声音,懒洋洋地道:“杨主簿,你替倭人着急怎的,你家杨知县素有能员之名,现在已去了洪蓝埠,说不定解民于倒悬之中,将这场大水救住了也未可知。你想想,如果这样的话,洪蓝埠的桑田便保存得殊为不易,其价难道不涨吗?”

  “他能个屁……”杨主簿道,“我做亲叔叔的岂会不知,他哪里有空治水,这次去洪蓝埠,他是……”

  说到这里没再说了,大约是有甚么话不方便出口。

  这时梁叛听见那买办用半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