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合伙最后终散伙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第四十一章合伙最后终散伙

  其实黄册和鱼鳞册都是朝廷官方地丁账册的叫法,民间地主的账册没有这么叫的,一来不合宜,二来通常地主家里的账册都是手账,大多只是计量一个数据的变动,但有出入便记上一笔,同台账没甚么分别,很少有洪蓝埠俞氏这么正经做成人地两册的。

  要知道朝廷最难干的差事就是度支,特别是当一个王朝经历了上百年甚至二三百年的风雨洗礼,不断地更新户籍变迁、田亩存废,成了一项极度耗费人力和物力的工作。

  所以湖溪书院主张的清丈田亩,抛开无数人事的阻力不说,只是真正要将田亩丈量清楚,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工作。

  连一个偌大的王朝都难以将这项工作做好,更别说一个区区的洪蓝埠的俞氏地主了。

  但这也就是俞氏祖宗的高瞻远瞩之处,早早定下“两册”的规矩,一代代传下来,天下地主之中,俞氏主家的账是最清楚的!

  梁叛接到“黄册”,见是一部极厚极长的账簿,每翻开一页,便只记有一户人家的丁口信息,以至于许多页面上还有大面积的空白。

  他随便翻开一页,见是这一页上第一个人名是兆字辈,排在“承教东廷、奉公克己”的“承”前面一代,也就是俞东来的曾祖辈。

  那人名字后面还注了一行小字:某年某月某日从俞氏某一支某村某户分家立业。

  往下则是树状图,子孙分支当中有分出去或者断了香火的,便标注一个“某年某月某日分家立业”、“某年某月某日没,本支消籍”。

  梁叛越看越感惊讶,这树状图结构清晰、人口增减进出一目了然。

  在没有电脑运算的时代,这种做法虽然耗费纸张甚巨,但也不失为一个特别先进而且效率极高的记录手法。

  在这部“黄册”之上,洪蓝埠俞氏的所有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整个家庭从开始到结束的来龙去脉,可以十分清晰地反映出每个人与每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

  俞太太颇为骄傲地道:“我们洪蓝埠俞氏的人,也有通亲的,但族规是有三代以内亲缘关系的不准通婚,要查是几代的亲缘,便需从这部册子上找了。”

  所以这部册子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见证,也是一个家庭组建的凭证。

  不过这册子虽好,虽然十分完整详尽,却同时带来一个问题:要找一个有村有里有户籍的人很容易,但要找一个只有名字而没有准确户籍信息的人,工作量却是相当巨大。

  梁叛招手让冉清过来一起找,又对三叔道:“三叔,你有空的话也来帮忙看看。”

  谁知三叔摇头道:“不成,我们族内有规矩,这两部册子只有主家长房可以查阅,偏房一概不得染指。其他分支的根本就连听也未必听过这样东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