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章 修坞堡,谋发展_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章修坞堡,谋发展

  骑着战马,四处眺望,目之所及处皆是黄土。

  沟壑纵横,刀劈斧凿,哪里有路?不过是一条条羊肠小道。

  有些路太窄,甚至还要下马才能通过。

  路两边不是土垣就是低崖,走起来实在艰难。

  走了许久,终于到了驻地。

  孙传庭的追兵没有追上来,附近也没有什么流贼,倒是给孙杰留出了充足的发育时间。

  回到驻地,时间还早,煮了一大锅肉,好好的犒劳陈虎一番。

  帐篷外面的火堆上架着一口铁锅,腊肉、肉肠等肉食在里面咕噜咕噜翻滚,孙杰几人围坐在火堆前。

  孙杰的手艺算不上多好,只是能吃。

  几个糙老爷们也没那么多讲究,更别说还是肉食,又是孙杰亲自下厨。

  肉香味飘荡,几人端着碗,坐在火堆旁大吃大嚼。

  吃完肉,喝点肉汤消食,长长的出一口气,身体一下就舒缓了。

  当年八水绕长安,陕西环境自不必说,不敢和江南水乡相比,但也不差什么。

  唐朝之后,降水带南移,加上这里人类活动频繁,树木砍伐众多,以及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陕西大地变成了黄色。

  尤其陕北,一直有“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的说法。

  刚吃完饭,便起了大风。

  风势很大,把帐篷吹得鼓鼓囊囊。

  幸亏之前加固过,不然恐怕早就飞上了天。

  陈德带着几个种地能手手持锄头从帐篷中钻了出来,撒丫子往地里跑。

  这么大的风,土豆育苗坑要是不管不顾,后果难料。

  孙杰带着陈虎几人,爬上了不远处的一个土垣。

  顺着土垣往北看去,只见天地苍茫,天上的太阳也变得暗沉。

  回过头看向百姓居住区,这次的风虽然不小,可百姓们的帐篷依然能够抵挡。

  但这不是长久之法,帐篷只是一时的栖身之所,为长久计,还得砖瓦。

  “这次俘虏了好几百流贼,这些家伙一个个的不是东西,先盖几个砖瓦窑、石灰窑和水泥窑,先让他们把活做起来,省的一直浪费粮食,顺便还能改善百姓的居住环境。

  还有坞堡这种东西,也要建起来,这可是个好东西啊,以目前的这种形势,最好不过。后面势力大了,多建几个,再连成一片,谁来谁死!”

  看着南边的百姓居住地,孙杰心中浮想万千。

  所谓坞堡,说简单点,便是中式城堡,是一个小型城池。

  坞堡的历史,贯穿了华夏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王莽的天凤年间。

  两晋五胡入华,晋室仓皇南逃,有地位的士族跟随晋室南渡,那些略有家财却地位不显的富户,以及没什么财产的自耕农,便在乡间构筑坞堡,以图自卫。

  大一点的坞堡,可以屯粮数万石,城中修有水井,就算敌军围城,也丝毫不怕。

  说起来,历史上的李自成,就是被坞堡力量给打死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