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六十五章 应对_重生南美做国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50万汉元。

  而到了巴拉圭战争爆发前,1888年末,汉国陆海军军费支出第一次突破2000万汉元,达到2300万汉元,海军军费支出也第一次达到与陆军均衡的水平。

  军费总支出数额虽然年年递增,不过,因为汉国经济实力迅猛提升的因素,军费总支出的比例也一直控制在占据国家财政总收入百分之二十六的范围内。

  1875年,汉国财政总收入2000万汉元,1879年,财政总收入提升至5000万汉元。

  1888年年,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汉元大关,达到亿汉元。

  国家财政总收入二十年内翻了数番,连带着军费支出也增长了数倍。

  投入到军事建设和工业建设方面的财政资金比例维持一种脆弱的平衡,以汉国当前的总体经济水平而言,如果军费支出比例超过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那么,汉国境内持续发展的工业、教育等行业,也将遭受严重的影响。

  对于底蕴薄弱的汉国而言,每一次战争都是一场事关国运的决战,以举国之力发动战争,艰难得游走在英国、美国等列强国家之前,利用复杂的国际局势变化,尽量为战争胜利争取更多的胜算。

  战争胜利,获取国家未来发展急需的土地和资源,而如果战争失败或者遭受重大挫折,一方面意味着汉国上升的势头被压制,国民士气遭受打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扩张的可能性被扼杀,汉国失去了继续扩张的机会,进而也失去了成为世界大国,独立掌控国家命运的自主权。

  人的野心总是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变化,李明远的理想也是如此,从最初的解救南美华工于水火,建立属于华人自己的独立国家,再到带领国民努力奋进,逐步领导汉国成为世界大国、强国。

  习惯了大国国民身份的李明远,不大可能满足于当个听从列强国家摆布的小国君主,就像西方小国国民不理解东方大国统一与扩张的意志一样,李明远也不能够理解那些顿步不前,丝毫没有进精神的国家领袖的想法。

  当然,要想通过对外战争的方式,带领国家崛起,对于李明远来说,过程也不是那么轻松。

  二十年如一日般发展军备,增加军费开支是增加战争胜算的一个方面,而控制战争规模、降低战争带来的财政消耗,则是影响战争结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1889年2月13日,汉国中央各部门曾经召开过一次制定战争军费支出的专门会议,

  会议进行过程中,财政部、商业部、审记部等部门共同制定了三份战争经费支出方案。

  一号方案预估军费总额为2400万汉元,战争持续时间为2到3个月(占领后的治安战经费另算)。

  二号方案预估军费总额为5000万汉元,战争持续时间为6到8个月。

  三号方案预估军费总额为亿汉元,战争持续时间为1到2年。

  以1888年末本土财政收入亿汉元来计算,一号、二号方案的军费支出都在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如果战争规模扩大,战争时间持续1年以上,那么,对本土经济的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

  考虑到战争时间迁延日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李明远衡量片刻后,对财政部总长赵延吩咐道:“财政部要做好战事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对方案,提前准备好战事规模扩大所需要的财政资金。如果国家财政资金不足,也可以采取发行国债和鼓励国民捐款的方式,筹措资金。”

  “陛下,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两方曾经与朝廷接触,他们愿意提供一批贷款资金以支持本土进行巴拉圭战争。”

  “算了,过度引进德国、奥匈帝国资本对本土民族工业发展不利,而且也可能招致英国资本不满。”

  李明远开口道:“替我转告德国和奥匈帝国方面,汉国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是目前巴拉圭战争的规模在可控制范围内,我们暂时没有向外国借贷资金的需求。”…………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