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章 英国政策转向_重生南美做国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经在欧洲普及,不具备专利壁垒的技术,少部分为汉国花费重金和使用技术交换手段,换取的前沿先进技术,不过,不论是已经普及的一般工业技术和具有优越性的前沿先进技术,南美汉国政府全部一概接收。

  大工业体系是一个涵盖数千细分领域的整体性工程,即便是一些在欧洲多国普及的工业技术,引进到本土后,也能补足本土工业在相应领域的短板,达到工业领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的目的。

  经济领域接受德国有偿援助,政治领域借鉴德国经验、同时根据本土实际情况,筹备君主立宪制度,进行政治领域改革与创新,

  教育领域,向德国派遣留学生,吸收、学习德国工业、科技、军事知识。

  而军事领域,德国政府每年定期向南美汉国派遣三百到七百名不等的军事教官和军工技术人员,一方面以德国模式,指导改进汉国陆海军的训练方式,另一方面则在某些新兴军事领域,组建联合研究机构,对飞艇、潜艇、重机枪等领域,以技术共享的方式,双方共同派遣专业人才,进行重点技术研究和攻关。

  击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德国陆军被尊称为欧洲陆军典范,成为许多国家陆军效仿的对象,而和陆军相比,德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则落在了英国、法国之后,勉强和美国、沙皇俄国、意大利王国处于同一水平。

  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法两国,是本土政府早已心知肚明的事实,但是和喜欢藏着掖着、往往狮子大开口,把购舰交易与政治挂钩的英法两国不同,德国政府在这一方面,相对而言更厚道一些,再加上汉德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全方位合作,选择德国海军为效仿对象,更是基于国家大局的第一选择。

  汉德两国的全方位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的,在南美汉国从德国获取急需的技术、工业资本等方面的好处时,德国方面也借助输出工业设备、技术、资本,获取了极为可观的收益。

  经济方面,德国出售的技术和工业设备以及双方在农业、畜牧业、化工、内燃机等领域展开的经济交易,为德国提供了总计超过一亿白银的市场份额,借助南美汉国的工业订单和在化工、电气、内燃机等新兴经济领域换取的前沿技术,德国本土工业在原有的人才、技术储备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单从工业增长的角度看,1870年一1875年德国工业年均增长率仅为2.7%;

  1875年一1880年,增长幅度达到4.1%;

  1880年—1886年为5.2%;

  即使在1882经济危机过后的1885年—1889年间,德国工业年均增长幅度仍然跃升至6.1%;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英、法等国,仅

  次于汉国和美国。

  此外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