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四章 应敌_重生南美做国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内的英国士兵匆匆撤离。

  停泊于拉普拉塔河口的英军舰队停泊于沿岸港口,与城内及周边区域的国防军形成对峙态势。

  下午两时三刻,一队二十余艘炮舰、中小型护卫舰组成的舰队脱离英国远征舰队,调转船头向巴拉那河方向行进。

  巴拉那河近海区域支流拉普拉塔河水流湍急,平均宽度50公里,最宽处290公里,但是当舰队向内陆深入,进入巴拉那河主航道的时候,相对变窄的河道和水深对于排水量上万吨的君士级战列舰有十分大的限制作用。

  仿佛蛟龙入浅滩,小山一般的英海军主力军舰无法进入巴拉那河内陆部队,但是仅仅护卫舰标准的铁甲舰对国防军的压力也远胜过十年前的巴西海军。

  三个多小时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北部,巴拉那河入海口南部沿岸小镇蒂格雷,一万余国防军士兵正紧张忙碌着。

  蒂格雷小镇距离沿河港口约十多公里,在小镇近郊的连绵密林中,马嘶牛鸣的噪音破坏了当地宁静祥和的氛围。

  拉普拉塔平原温和湿润的自然环境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立国南美起,经过十年发展,汉国本土的畜牧业已经成为政府财政收入一大来源。

  据农业部官员统计,南美汉国本土11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饲养着超过1500万头牲畜,从事牲畜养殖的百姓家庭超过20万户,平均每户农户农牧民饲养着七八十头牲畜。

  汉国畜牧业养殖以牛、羊为主,本土1500余万牲畜中,牛、羊牲畜数量超过1000万头,

  驮马、羊驼数量300万头,猪、鹿等牲畜约200万头。

  扎根南美十余年,早期华人移民的生活习性在一日日的适应中慢慢发生着变化。

  以大米、白面为主食的南北地区华人,逐渐接受了牛、羊肉与米面搭配的饮食习惯。

  恩特略里奥斯省与科联特斯省是阿根廷的稻米主产地,当两省落入国防军控制后,汉国本土的稻米供给更加充裕,每年多余的稻米产出被远洋船队运输至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

  仅仅稻米出口一项,每年为汉国政府提供着可观的收益,有效缓解了国防军扩军备战带来的财政压力。

  粮食、牲畜行业科技密集度低,但是在有机化肥未应用于农业生产前,南美拉普拉塔平原产出的粮食、牲畜对欧洲等地区具有高价值优势。

  成群成队的驮马被士兵们拉出树林,马背上两边对称的搭载着两个大背篓,用以背负建造坑道、战壕挖掘出来的泥土。

  驮马、羊驼是国防军各部队的行军标配,一般而言,一个混成旅满编9000人配备驮马2000匹,大羊驼500头,警备军一个旅配备驮马1000匹,羊驼300头。

  暴雨阴天情况下,各旅级部队也会配备一定数量的水牛,用以替代驮马在泥泞道路行进。

  下午五时许,蒂格雷镇国防军驻防地,崎岖转折的坑道、战壕附近燃起一束束笔直的炊烟。

  一口口八十厘米长的行军锅中放满大块大块的牛羊肉,随意撒下青菜、油盐调料等配料,就近收集的木柴放在锅下散发着炙烤的热量。

  “咕咚咕咚”

  沸腾的铁锅里冒起一团团水泡,浓郁的肉香积聚在战壕上方,诱引着士兵们的食欲。

  到了开饭的时候,劳碌一天的警备军士兵们放下手中工具,用附近小溪中清水清洗下沾满泥土的双手,然后排着队列等待战地中的晚餐。

  肉汤、土豆、米饭,一份简单又丰盛的晚餐吃在士兵们口中,慢慢缓解着他们的疲劳。

  五时两刻,士兵们刚刚吃过晚饭,一支不请自来的舰队搅动了整个国防军阵地。

  “敌舰来袭!全军戒备!”

  凌厉的预警声响彻蒂格雷小镇,上万人的部队经过短暂混乱,迅速分成前后两支部队,赶赴预设阵地迎敌!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