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9章 拼图_长乐里:盛世如我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上海之后,赵殿元正式投入到新工作中,担任钱教授的私人助理,没编制,不签合同,不交社保,只是口头约定,管吃不管住,按劳付费。

  七月的校园,空旷寂静,绿荫成林,赵殿元总觉得似曾相识,当他看到一栋白色的三层老楼时终于想起,这不是大夏大学的群贤堂么,抗战开始后大夏大学内迁,调集了大量工友前来搬运物资,他就是其中之一。

  钱教授给他解释:“华师大是五十年代在大夏大学基础上成立的,也有圣约翰、光华大学的基因,这座楼一度改名叫文史楼,十年前恢复旧称,老校长王伯群手书的牌匾也由挂上了,历史啊,就是这么操蛋。”

  他们工作的地点是钱教授的独立研究室,系里给他一间大屋,书架上摆满典籍资料,宛如一个小型图书馆,教授坐藤椅,两个编外助理各自坐一张单人沙发上,中间的茶几上堆满影印版的资料,就此开展工作。

  从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查找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潘家就是最佳的切入点。

  潘家是旧上海有名的资本家,留下的资料卷宗很多,潘家在潘克竞这一代达到巅峰,涉足房地产、金融、航运、实业等领域,家资巨万,声名显赫,淞沪会战后,很多沪上名人为避祸迁居香港,后又迁居重庆,比如杜月笙、虞洽卿等人,愿意留在上海的,要么沦为汉奸,要么托病不出,潘克竞是真病了,他两次中风,半身偏瘫,加上鸦片成瘾,终日不出家门,但人虽病,名头还在,所以在日伪制定的伪政府名单中就有潘克竞的赫赫大名。

  而潘克复,此时不过是跟着盛老三混的帮闲,虽算不上小喽啰,但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也就是说,堂兄弟相比较,潘克竞才是更值得刺杀的那个。

  沦陷之后的上海,整日腥风血雨,暗杀不断,几方特工在租界内杀来杀去,很多汉奸命丧黄泉,甚至连唐绍仪这样的大人物在没有明确落水之前,也被军统特务杀掉。

  “以此推论,也许要杀的人是潘克竞。”赵殿元道。

  “我们来捋一下。”钱教授叼着烟斗,在纸上挂着线条,“把重点放在潘杨联姻上,潘杨联姻,这本身就值得玩味,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潘杨两姓是不能结亲家的,这个典故的起源是北宋初年大将潘美和杨业家族之间的仇怨,当然对于研究历史的人这并不成立,事实上杨业只是北汉降将,而潘美则是有拥立之功的重臣,二者身份差距很大,杨家将的拔高来自于后世的民间传说,不足以信。”

  潘家宁干咳一声,钱伯伯的老毛病又犯了,说着说着就扯远,讲课就像讲故事,所以他才深受学生喜爱。

  钱教授得到提醒,把话题拉回:“潘家娶亲,从慈溪乡下将新娘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