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章 下饵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糖葫芦”的诀窍其实不难。

  关键处只有几点。

  就在原材料的处理,水糖调和比例,熬糖的火候,以及蘸糖的手法上了。

  有“张大勺”这块宝在身边,再加上洪衍武和陈力泉已经有了点厨行底子。

  像这点技术上的难关,自然就不算什么事儿了。

  说实话,确实不负名师指点。

  没两天,他们哥儿俩就学得是模是样了。

  他们蘸出来的“糖葫芦”,不但味儿好,卖相还好。

  像普通“山里红”的,糖薄透亮且均匀,顶上的糖片儿能有六七公分长。

  至于花色品种,“张大勺”给示范过的两样儿,他们也已经基本掌握。

  虽说俩人还做不到把馅料弄成花朵模样。

  也不能在山药上刻画复杂的图形,镶嵌“百宝”。

  更做不出带着糖色、栩栩如生的昆虫来。

  但至少也能弄个颜色艳丽,诱人馋虫的“蛤蟆吐蜜”和“五彩山药”。

  说白了,高精端的玩意,那确实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可常规的手艺,他们真的已经不在话下,远超一般水平了。

  所以对于洪衍武来说,这蘸糖葫芦的技术能学成这样,眼下就已经够了。

  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水平能稳占市场鳌头了。那么再继续追求技术的更高境界,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他和“张大勺”不一样,考虑更多的是现实需要,也就是做买卖赚钱。

  当务之急,显然是应该抓抓利益转化的事儿。

  尽快得弄出点实际成绩来,好让替他们提心吊胆杨厂长和魏大姐放放心了。

  于是接下来,洪衍武干了两件事。

  首先是把原料的数量、标准,操作流程以及制作时间,尽量数据化、标准化,并且通过记录下来。

  以便于他们把技术转授给其他人,迅速扩大生产,把产品量化。

  其次在这件事儿干完之后呢,就是该再给青工们开一次会了。

  要说难听点,也就是得拿胡萝卜忽悠几头驴来,该上磨干活了。

  就这样,在那帮青工们享受了八九天的福利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便借着早上给青工们发东西的机会,开始公布招工消息了。

  说实话,这时候青工们再见到他们,态度已经大变了。

  毕竟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嘛。

  几天下来,洪衍武答应他们的东西就没短过。

  哪怕是“北海”这样的丙级烟,仅仅两毛五一盒。

  可谁能这么白给啊,是不是?

  所以在这帮小年轻的眼里,洪衍武和陈力泉那都顺眼极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虽说彼此还有着一定距离和界限,很难说是成为真正交心的哥们儿。

  但见面露个笑模样,点头打招呼,甚至互相逗逗闷子,还是过得着的。

  就比如说今天吧,洪衍武和陈力泉进屋之后,一说有几句话要先宣布一下,之后再发东西。

  这帮青工里,一个爱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