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高人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小食堂干厨工的滋味不好受吧?

  可偏偏洪衍武和陈力泉很快就适应了。

  因为玉爷当初传艺时也打也骂,早就让他们明白了师父发火的道理。

  其实真正的原因,不外乎爱之深,责之切。真正的好功夫都出自极端的训练。

  必须得承认,在我们有历史可以追溯的过程里,所有精益求精的技艺都是这么继承下来的。

  辱骂和责打是让人记忆深刻的最简洁的办法。

  这种精神和肉体刺激的高效,远非温和软语和摆事实讲道理可比。

  “张大勺”也是这样,别看他把别人挤兑的想要发疯,可全部是有的放矢。

  他说的确实是对的,他只会因为你没有做好而生气,从来都是对事不对人。

  或许有人会质疑有没有这种必要?说这种程度太过分了。慢慢学也行啊,次数多了总会记住的。干嘛非要不尊重人呢?

  可先得确定的一点是,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技艺的重要性远不是一种谋生手段那么简单。

  许多情况下,挣钱吃饭的技艺如果不到家,一个闪失生死攸关,那是可以丢命的。

  而且,作为什么都不会的求艺者,你又凭什么要求在一个行业、一个领域里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人,要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不计成本的耗费在你的身上?

  你更不可能要求授业师父在教你活命的本事同时,他还会是个出色的保姆,具有幼儿园阿姨一样哄孩子的耐心和爱心。

  事实上,反倒正因为学艺的人一开始都是无知的,他们所犯的错误自己根本意识不到坏处,也意识不到多么低级。

  而真正有所成就的师父,却无一不是再尽力把细节要求至完美。

  同时坚信,只有严格的顺序和苛刻的规矩,才是走向成功可以把握的凭仗。

  那么两相矛盾,学徒一犯错往往就会严重触及了师父的底线,令他无法压制怒火。

  于是在学徒而言,看上去的“小题大做”的雷霆之怒也就成了必然。

  反过来说,这一点又怎么不是师父选徒弟的重要标准呢?

  任何行业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再有天赋的人,都要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因为只有先把每件小事都做到极致,日后才有可能成就大事。

  受不了?受不了你可以走啊。

  正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受不了,所以也只有少数人才能学到真东西,才能成为真正的行业精英。

  否则武行里又为什么会说,开武馆都是骗钱的呢?

  因为面对大众就是一种考验耐心的过程。通不过考验,做不了入室弟子,你根本学不到真东西,也没法学会真东西。

  事实上,这一点哪怕套用在当代教育里也是一样。

  文明的方法只适合大众课堂,培养兴趣,传授基础知识。

  拿个大学文凭,学出来真没什么了不起的。

  就是“京大”、“清华”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