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 邮市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国泰民安,盛世收藏”。

  毫无疑问,1978年一样是收藏热的起始之年。

  只要对收藏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其实最早在全国范围内火热起来的收藏品种,并非古董或字画,也不是古籍或翡翠,而是邮票。

  集邮在京城是有百年历史的,京城也正是我国邮票的发源地。从光绪四年(1878年)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了第一套“大龙邮票”开始,直至今日,京城其实一直都是我国邮票交易的主流市场。

  即使“运动”中,许多过去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被认为是“封、资、修的货色”而停止销售。集邮被看作是属于“资产阶级情趣的活动”遭到批判。甚至于官方的集邮业务于1969年2月3日被迫停办。京城也仍然活跃着不少民间藏家。

  这些人彼此间藏品私下交换与购买从未中断,只是以更隐秘的形式转入地下进行。因而“运动”才刚一结束。京城的民间邮票交易便如死灰复燃一样,最先得到了恢复。甚至很快掀起了一波长时间的炒作热潮。

  那么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京城集邮者们心目中的“圣地”了。这就是1955年1月,邮电部在故宫东翼的东华门77号成立的国家集邮公司。

  从建国起,这里就是民间藏家私下交易最频繁的场所。“运动”中一度关门后,于1972年又重新开始营业。

  当然,重张后,这里只对外国人营业,其业务范围仅以办理邮票批发出口为主。当时可供出售的邮票,也只有“红党成立50周年纪念”、“样板戏”和“运动”前发行的21套和63套邮票。

  但至少,国人毕竟可以步入集邮公司观赏在售票了。这就意味着,集邮又是一种可以半见光的行为了。

  于是这座典雅的小楼内外,也就重新成为了各路集邮爱好者们聚集在一起,以半公开的方式进行私下交流交易的场所。

  1978年3月3日,早上九点,洪衍武和陈力泉第四次来到这里。他们身带五千元钱,主要目的是为寻找“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

  稍有集邮常识的人应该都知道,这张票面价值三元的《贵妃醉酒》,是深受集邮爱好者追捧的高档“劲票”,从发行之初价格就一路走高。时值今日此票已经成为邮政小型张的价值标杆,价格成功达到了六位数,较三元面值上涨超过了三万倍

  不过洪衍武可不是因为知道它蕴藏的增值潜力才来找它的。也不是想伸手到邮市来,多开拓一种“黄牛业务”。主要还是因为常显璋父亲“平反”的事儿,希望就系于这张特殊的票上。

  敢情就在开拓“电影票市场”的同时,洪衍武也没忘记继续去何介夫家搞“公关”。

  不但元宵节的时候,他特意送去了五斤元宵,每逢礼拜天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