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章 其中的原理_超级军工霸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稀巴烂,朱海峰几次想出口询问,却因为眼前的事实而又硬生生吞了回去,而秦景斌也是欲言又止,事实就是事实。无论如何质疑和辩驳,铁一般的事实都已是无法改变。

  而卢嘉栋想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他不是看不到之前所谓的“矛与盾”的相争,也不是对愈演愈烈的对抗视而不见,更不是对赵如松负气而走,在场众人态度转淡而置若罔闻,更不是没有办法把这一系列的事情全部用手段和职务上的便利全部压制和解决。

  只是他觉得如果这样做的话,一切的科研成果的研制如果都出于手段和职务上的指派。或许在短时间内能取得快速的成效,但在将来却会将科研人员无边的思维给彻底的封固住,这样的情况苏联的生物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刚刚经历过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案例,因此,卢嘉栋想做的就是把边界打好。从而定下来一个范围广阔的框架,只要在这个框架内,任凭这些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的创新和实践,从而激发整个科研队伍的活力。

  因为在卢嘉栋看来,相关的武器装备研发不可能只凭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而是需要汇聚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熟练的chǎnyè工人等人共同的智慧才能办得到,而中国从古到今并不缺乏这样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尤其是现如今中国当下的军工系统中,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熟练工人,本身的基础都非常扎实,更具备独有的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所欠缺的就是新的思路,新的想法以及更为前沿的学术理论,说到底就是缺乏创造力。

  而卢嘉栋就是要把广大军工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坚实的基础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将单纯的指令下的中国制造,转变为更有活力和开创精神的中国创造,当然卢嘉栋也知道因为某些种种原因,这样的改变必然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为了中国科研生产尤其是军工研制领域长远的发展,必须下定决心将这样的思路彻底贯彻下来。

  就如同现在所讲解的新式100mm长杆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一样,如果有先进的理论去引导,有开创性的思维的思考,卢嘉栋相信凭着赵如松扎实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及一大批追求上进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这样的穿甲弹模式不应该想不到,只是他们的思维因为某些历史的原因并没有激发出来,所以才会按照原来的老路继续走下去,秦景斌和朱海峰的复合装甲也是一样。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会如此这般的行事,为的就是用铁一般的事实,让包括弹药系统、装甲系统在内的新式坦克研制团队的成员转变原来的固有思维,在研制思路上要更加拓展,创新上要更加大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