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24章 指点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汉有数的商业巨擘,而论安全与稳定,显然不是康宁可比的。

  说到底,康宁最大的短板,就在于没有一个稳固牢靠的政治靠山,哪怕是权贵们的座上客,但关系并不可靠,甚至不乏笑里藏刀,图谋家产者。

  康宁曾经做过不少努力,但一个人的运气不会永远那么好,不会永远都是顺风顺水的。早年王章算是一个,可惜倒得太快,权力保鲜时间太短,而王章的政治影响力,也因其孙张进的胡作非为彻底断送,连康宁也在背后受到了一定的牵连。

  而最能依靠的,本是康氏家族,康延泽虽然只是一个合川伯,但那也是堂堂的军功贵族。然而,陈年积怨太深,还曾争抢过家产,几十年下来,早已撕破脸皮,不说视为仇雠,总归是相看两厌,遇到些麻烦,还会互扯后腿

  因此,相比之下,赵仙的出身或许还要卑微些,只是赵延寿从死人堆里捡的一个僮仆家奴,但背靠卢国公府(先东平王府),日子可要滋润得多,风险也要小得多。

  同为大商贾,生意上没有多少冲突,甚至还有不少合作的地方,再加上康宁曲意逢迎,二者的关系自然不差,面对康宁时不时的邀请,只要有空,赵仙也都会给面子,亲自赴会。

  两个人都年近七旬了,但都能喝酒,能吃肉,氛围十分融洽,交谈的话题,则离不开京城的大事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朝廷“机密”,而纯粹生意上的事情,反而聊得少。

  酒至微醺,赵仙喝了口茶漱口,随意问道:“兄台家的商队,又往安西输送了一批军需,算时间,也快返京了吧!”

  听赵仙提及此事,康宁老眼中闪过一抹思索,淡淡一笑,应道:“赵兄真是耳听八方啊!正在归程,不过要抵京,恐怕还要一段时间。

  如今这桩生意,是没有什么赚头可言了,安西毕竟太远了,一去数千里,又在打仗,兵部派下的任务,又不能不接。所幸,只需将军械送抵碎叶,又能带回那里的一些土产,方才不至亏损”

  见康宁在这里掰扯起军需运输生意,赵仙也不由笑了笑,对于康宁的情况,他其实也了解一些,看在其还算对胃口的份上,以一种提醒的口吻,慢悠悠地道:

  “朝廷往安西派遣足有十几支辎重运输队伍,康兄可知,其中最特殊的一支,是那一支?”

  闻问,康宁微讶,凝眉想了想,忽地面色微变,道:“赵兄指的,莫非是.”

  话没有说出口,但康宁的手却指向西方,那里既是皇城方向,也是东宫方向。迎着康宁的目光,赵仙轻声道:“兄台这些年追逐于权贵之家,这样一位天潢贵胄,就在眼前,触手可及,怎会忽略呢?”

  此前,皇孙刘文涣奉刘皇帝口谕,亲自给安西押运了一批武器,到如今,仍未返京。而刘文涣,对于康宁这样身份的人来说,寻常时候是怎么也不可能接触得到的。

  但赵仙,则一语点醒梦中人,似乎指出了一条明路

  心中有所计较,但面上不动分毫,举杯朝赵仙示意了下,康宁很是自然地转移话题道:“近来京中关于分封之事,可谓甚嚣尘上,此事还请赵兄不吝赐教。”

  对此,赵仙老眉一扬,以一种惊诧的语气对康宁道:“兄台经营海外多年,深耕广殖,哪里如何老夫指点,分明是我要向你请教才是。以兄台在南洋的垦殖,或许也能拥有一块自己的封地呢?”

  “赵兄说笑了!”闻言,康宁当即摇头叹道:“我也研究过分封之政,那是给贵族们的待遇,似我等商人,何来的资格,纵然经营有成,或许最终只是沦为他人嫁衣.”

  “我看不尽然!”赵仙还是那副慢条斯理的模样,道:“陛下诏书里,可没有明确海外领地只有勋贵有资格受封,反倒是,诸封国王的再分封之权是清晰明确的。

  只要南洋形势明朗,封国定制,兄台只需携手下土地、人口附从即可,届时即便不能成为领地之主,作为封国王的直辖子民,还是很有机会的。

  再不济,向权贵们讨要一个名分,挂个名,同时保佑土地财产,以康兄这些年经营的关系,要做到也并不难吧.”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