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41章 ∶福祉!题目!_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多算得是肤浅的治国学说,试想想一个刻薄少恩,不知人间大爱,只知取悦秦孝公的奸诈小人,算得是先贤吗?一个使国家贫富悬殊加剧,影响社会安定的政客,算得是先贤吗?纵观历史,微臣认为秦朝灭亡与商鞅治国之策不无关系,如此一个被车裂处死的酷吏,竟被象征国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祭酒推崇,当真使人失望。”

  秦文远说到此处,孔颖达面上也是红一块,白一块,呼吸急促。

  房玄龄、刘洎、李孝恭、高士廉等也陷入此等对商鞅评价的新颖说法之中。

  秦文远却不管诸位如何想法,仍是接着而道。

  “国强则民强,国富则民富,国家昌盛则民族昌盛,此为强国之道也!朝廷选拔人才,做官施政,如只知执行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不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重的治政之策,此等人才便是学富五车又要来何用,如是皇上认为微臣所说不妥,恳请皇上允准微臣回转任上,太子另谋高就辅佐,以免臣这等不合时宜的思想误了太子。”

  至此,李世民终是想通秦文远为何与朝廷诸多大臣格格不入的地方,却原来皆是因为官的理念不同,一边是欲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权益,一边则是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

  看东北、齐州如今的发展,以秦文远的方略施政,两地可说是大唐最富裕、百姓最有幸福感的地区,其政治形态清明,社会安定,军队强大。

  难得的是,秦文远这小子恩威并施,教化万民并使万民脱离水深火热生活中的大政,使诸多少数民族势力视秦家为神灵,竟是甘心愿意为其驱使,使原本于东北是复杂的少数民族与汉人相处的形式越来越是和谐,此子治国之才,岂是别人能比。

  李世民想到此处,再不顾忌其它大臣如何想法,旋即做出决断。

  “此次科考,允准太子李治于朝会中的提议,以国子监出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为基础题目考核应试人才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凡大唐清白人家子弟,不管贫富、身份皆可报考,以秦文远出策论之题,朝廷根据考生答题的文采、思路、治政的见解择优录取,中书传旨大唐各州城,晓喻朝廷开科考之事。”

  “武举待科考之后,由秦文远、李靖、李孝恭为主考,以兵书战阵、行军之策为笔试,校场比武夺魁,总分第一者为武状元。”

  “加封徐天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中书令!协助太子做好此次科考大事。”

  李世民于寝殿之中,连串的口谕使诸位臣子接旨遵行。

  太子李治先前听得秦文远禀奏欲回东北之地,这小子心情紧张,生怕父皇允准徐天请求。

  想如今大好形势,东宫得秦文远支持,自然高枕无忧,如是失去这个臂膀,岂不是要了本王的命。

  李治如是想着,得父皇颁旨加封秦文远,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