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经纪人_厂公请就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歌这段时间拍戏挺愉快,表演得心应手,很少有卡壳过不去的时候。

  随着对影视的深入了解,他兴趣也越来越高,时不时憧憬着未来大展宏图。

  过去回不去了,但可以再建,像《天龙八部》这样打造一个记忆中的世界倒也不错,管他真假虚实。

  不过随着深入了解,也更加明白不容易,如果像如今这样赚钱,那是一点希望也没有。

  《天龙八部》计划投资三千五百万,宋歌片酬加动作指导合计只有六万,筹够钱依样画葫芦得几百年。

  除非另辟蹊径有奇遇,一步一个脚印是没戏的。

  然而如果寄希望于奇遇,那等于没希望。

  好在宋歌迷信,他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老天爷会向着他。

  他可没有料到自己已经奇货可居,背后有人在替他筹划。

  这当然是好事,条件满意就合作,不满意拉倒,人的价值大多数时候就是使用价值。

  或许这就是老天爷向着他,向着有本事的人,天道酬强。

  不过还没人找他谈过,有些事目前只是意向,有待观察、评估。

  张大胡子已经对合作过的投资人介绍了宋歌的情况,捧人需要资本支持。

  不过这些人更谨慎,都想着先看《天龙八部》播出后的成绩再说。

  至于神功这种东西,他们不太懂,看起来应该和胸口碎大石差不多吧?

  再说市场难以预测,或许武侠今后就是不温不火了,甚至渐渐死掉。

  没市场前景,那也就没必要费心思捧新的打星。

  这当然可能,现在为什么翻来覆去改编的武侠戏都是金古梁温?

  因为靠情怀在撑着,新作没人看。

  之前琼瑶戏火得一塌糊涂,每年加班加点地拍新戏。

  现在热度下得很快,网络上已经大量帖子开始嘲讽她的价值观。

  据说之前大热的还珠系列明年要拍第三部,市场已经不太看好。

  甚至关键几个主演都不愿意回归,连皇上都不干了。

  民众的反应是相对迟缓的,实际上站在精英阶层角度看,金庸的三观和琼瑶同样过时,而且也存在很多问题,或许哪天就会同样被批判被笑话。

  当年多喜欢的人,一旦观念转变,就可能多厌恶,这种例子太多了。

  张大胡子没有投资商们稳,他担心等播完了《天龙八部》再决策就晚了,许多事会变得难以控制。

  宋歌火了之后跟别家跑了怎么办?

  另外火了以后再谈价,那就不是现在谈的价了。

  捧新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合适的价格在红之前先绑定几年,高价就没意思了。

  所以大胡子操作很谨慎,打算找个合适机会先向媒体透露宋歌拍的那些惊艳素材,试试风向。

  如何签约也得好好考虑,他不签艺人,给谁签怎么签都是学问。

  所以也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宋歌先谈谈。

  总之别起大早赶晚集,吆喝完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