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七章 迷信_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7章迷信

  “此次修复的效果不错”,朱由榔在书房中,对着宋应星道:“营缮司的所正、所副、所丞都该赏,专责抢修的郎中该赏,下面的工匠也该赏。”

  宋应星可能也是心情大好,破荒地回了一句高情商马屁:“全赖陛下的图纸精巧高妙,下面的人不过是按图索骥而已。”

  入夏的时候朱由榔又亲自对抢修模块进行了优化。首先是装配式模块的形制进行流整,从之前的一个构件一个嵌固的凹槽凸起改为了两个,形状有些类似前世孩子的拼图玩具,以使得安装的时候更加稳固。

  其次是这些预制的构件从最开始的竹筋改为了铁筋。毕竟只是抢修使用,用量较,也耗不了多少铁,但对构件的强度是质的提升。

  第三是预浇筑模块的时候就预留固定的孔洞,后期抢修的时候在基底上先用木匠的手摇钻钻出拇指粗细的孔,里面先灌浆,再塞入比孔洞略细的木条,最后用尖端有倒钩的长铁钉敲入,直接将模块固定在修补的位置。

  这个方案同时达到了植筋和膨胀螺栓的效果,后者能在一开始就提高抢修模块与基底的稳固程度,避免刚安上去就被震动抖松。虽然木条有后期腐烂的问题,不过抢修部位又不是永久性工程,以后打完仗再处理就是。

  最后是区分了砌筑、抹灰的水泥和植筋用的水泥,在植筋用的水泥中加入了少量的明矾石粉末和石膏。这种是最简单的硫酸铝钙类微膨胀改性水泥,砂浆硬化时体积会稍稍增大,可以增强植筋与孔洞的咬合力,使安装上去的构件更不容易脱落。

  除了没有植筋胶与带肋钢筋之外,现在营缮司用的工艺与朱由榔前世比起来,已经基本上没多大差别了。再加上城墙新增厚度高达一尺,破损部位往往没有见底,修起来也不算特别麻烦,就跟墙上开个窗洞再用加气砖填满差不多。

  昨半夜城墙上是放下了十几个吊篮,二三十匠人同时抢修。从开始到结束也就只用了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不学数理化,人间处处是魔法啊”,一想到此刻孔有德的表情,朱由榔禁不住暗暗窃笑。

  今日虽然还要继续挨炮,但以现在的大炮精度,炮弹两次击中同一个脸盆大的地方的几率几乎为零,所以也不必太过担心。

  “对了,这日头都这么高了,怎么还没听到炮击声?”朱由榔发问,

  宋应星摇摇头,表示也不清楚。正在此时,就听到传令的校求见,汇报军情,只不过今的军情有点特殊。

  “你什么?建奴找了一堆僧人在阵前做法?”

  “启禀陛下,是的,应当是越秀山上怀圣寺的僧人。此寺庙距府城最近,又在建奴营地附近。”

  一群和尚在两军对垒的时候敲锣打鼓,那场面简直难以想象。在朱由榔的记忆中,好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