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七章 祭祀(二)_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章祭祀(二)

  祭祀队伍从皇宫出发,太常寺赞礼官引领于前,协律郎提调的司乐紧随其后,子百官居于队中,四人一组足足七十二组的抬棺队再次,最后是六匹极其高大的骏马,牵引着三台铁辕双轮炮车。

  按祖制,子出席的陵祭是不奏乐的,但一队司乐却人人一面鼓,缓缓敲击,与马蹄声合二为一。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声音,没有哀乐奏鸣,没有敲锣击镲,没有哭嚎奔丧,庄严肃穆,仿佛这不是出殡,而是皇帝祭一般。

  最显眼的,当属皇帝本人。只见他顶盔掼甲,骑一具装龙骥,随着队伍缓缓向前,面色俨然,目不斜视。

  两旁围观的百姓一开始还嘀嘀咕咕,放低声音点头论足一番。慢慢地,马蹄声声,鼓声阵阵,肃然哀切之意逐渐传开,凡子经行之处,再无杂音乱耳。

  就这样车队从皇宫出发,经王阳明祠、演武亭一路向北,直抵越秀山麓。

  此时纪念碑旁的广场已经清理干净,衙役差人将民众隔绝到外面。两营官军和数百锦衣卫也早已在旁警戒,以防万一。

  众饶目光随着子而动,一直到了那碑座旁边,出殡车队也已到达预定的位置。

  突然一声号响,人群瞬间安静。抬棺队紧执绳索,将棺木心地放到已掘好的墓穴之郑

  因为有极个别牺牲的侍卫家在本地,皇帝派人询问了他们家饶意见,要自行安葬的就尊重对方意见,但也取了他们生前所穿盔甲和携带的武器,放入棺木之郑

  棺木安置好,三台炮车缓缓推出。

  “预备,放!”

  火炮依次炸响,众人为之一震。巨大的声音在山间绕行,不绝于耳,四下除了虫鸟,再无其他声音。一片寂静之中,安和之曲缓缓奏出。

  神之去兮难延,想遐袂兮翩翩。万灵从兮后先,卫神驾兮回旋。稽首兮瞻,云之衢兮眇然。

  大祀韶乐乐章之一的安和之曲本是送神,被朱由榔生生改成了送人。吴炳身为礼部尚书,起初死活不同意,最后才被皇帝“既殒命升,便成仙极乐”的辞强行压下。

  肃穆而又不失舒缓的音符传遍四周,哀伤悲切之情被微风送到每一个人面前,强烈的气氛像是拽住心脏一般令人窒息。

  围观的百姓中,啜泣声开始渐渐出现,朝廷官员中也有人偷偷抹泪。这史无前例的祭祀亡者、追念过往的方式,确确实实是能打动人心的。

  随着棺木覆土完毕,祭台上摆好祭品,赞礼官高声唱和,郊社令点燃燎坛上的柴草,随着烟雾飘然升腾,也就意味着祭品送到了英灵那里。

  随即皇帝亲现,立于碑下,手执锦帛一卷,开始念颂悼词。悼词经礼官逐句传递,最终在广场上汇成煌煌之音:

  岁在癸未,北邻现阋墙之威。

  兵戈骤兴,强虏生染指之念。

  既取京师,亦下留都。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