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莞_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7章入莞

  就算是科学,迷信科学那也是迷信,而不是科学。

  科学是什么?在朱由榔的观念里面,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错的,知道错在哪儿就赶紧改。如果不知道错在哪儿,那就姑且先认为是对的,再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查找修正。

  宋应星一开始将制糖时滴漏杂质的过程当成了“冲淋”,后来发现造不出来纯净优质的白糖,才自己试验并加以了修正。

  所以看穿越指导穿越实在是要不得。尤其是一堆前世看过的种田文,里面动不动就是知道个基础理论,就极其顺利地把最终产品造了出来,中间的操作顺序、设备精度、提纯工艺、品质管理等等关键流程一概不管,结果在较真的人这儿就漏了馅。

  其实仔细想想也应该觉得不对劲,二十世纪要用离心机才甩得出来的杂质,怎么可能用黄泥水冲一下就全部吸附了?就算是酸碱反应,也得考虑两份溶液的浓度、温度等参数才能保证反应充分。

  不过搞清楚了也不是坏事,至少流程还可以优化,产量提升和加工周期的缩短也不是完全没有余地。

  “那这个木辊,用混凝土行不行?”这才是朱由榔把工部尚书专程喊过来的目的。

  “臣只听过有石辊榨糖,但从未见过。应当是石辊太重,加工过于困难,而且搬动、安装都极其不便的原因。若用混凝土制造轧辊,应当能事半功倍。”

  “找个机会试试,木辊硬度不够,肯定经常损坏,到时候停工修理也是白耗时间。而且按常理来讲,轧辊越硬,出汁率应该是越高才对。”

  宋应星倒是同意皇帝的法,点头道:“那臣得先计算一下,若是要用水车带动,还不知道动力是否足够。”

  “好!”朱由榔赞许地道:“那宋卿家这几日研究研究,待朕去东莞一游,回来的时候再与爱卿好好讨论一下。”

  当今子前世那个世界线的莞城,是一个法令严明、遵章守纪的好地方,“花园城时、“文明城时,绝对没有什么阿姆斯特丹之类的绰号。

  主要是他年纪,进入社会的时间比较晚,没有赶上那鲜花着锦的好时候。

  如今的东莞,跟紧邻的新安一样,都是广东难得的富庶之地。嘉靖年的《广东通志》曾东莞“士尚淳厚,农力稼穑,工不求巧,商能致远,素称易治,地轶赋夥,长材秀民之战艺有司者倍他邑。田夫野老亦曾读书,樵童牧儿多解识字,民俗素厚,士夫鼎盛,嫁娶重门第,居人不为僧道”,手工业、商业也是一片发达的景象。

  尤其是这个地方紧挨着珠江口,得独厚的地理条件自然也让簇的借船通商成为常态。而贩卖的商品除辆米海盐之类沿海城市都有的以外,茶叶、靛蓝甚至烟草都有涉及,至于皇帝心心念念的糖,更是不在话下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