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三章 姻亲第一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姻亲第一

  王珪为了表示雷厉风行,当即告退在太平兴国寺一厢房内索要笔墨,随从自带有他的名帖,当着韩绛的面写了一张帖子邀请王景范晚间赴宴。(手打小说)在写帖子的时候,王珪也没有忘记对韩绛索要“草帖子”——毕竟是曾经的一榜进士,灵寿韩家也算是一正在兴起的望族,其行端自然不能与暴发户相提并论,同是榜下捉婿也要按照礼节起帖子,上面书写待嫁女子的生辰、年龄、属肖。

  韩绛自然是不知晓侄女的生辰八字的,其实刚才王珪也不过是兴之所至提起了王景范婚姻之事。韩绛的女儿不合适但是他的几个兄弟中自然有合适的,其中尤以韩缜的女儿十七,品行才貌最为恰当,虽然未曾征求弟弟的意见但想来捉个状元做女婿弟弟是绝对不会反对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倒是愿意,可惜只恨自己生女没早几年,否则借着这个当口也就过关了。

  科举考试自隋代一出便显示其强盛的魅力,经过隋唐五代几百年的发展,到了赵宋立朝太祖立下抑武扬文的治国方略之后,除了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之外,更是连延绵千年的婚俗都一举扭转——魏晋时期高门大户的婚姻讲求的便是一个“门当户对”,所谓“王谢堂前燕”的隐语便是只有实力相当的家族子弟之间才可以谈婚论嫁,到了唐代由于科举考试的深入发展就变成了“门当户对”和“郎才女貌”两者并行;发展到了宋代单看这榜下捉婿就知道科举考试的厉害了。

  即为“榜下捉婿”其中就蕴含了三昧“强盗”之意,这在八年前皇佑元年乙丑科状元冯京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时冯京二十八岁,仪表风姿秀美,那个曾经遭到包拯数次阻击的外戚张尧佐和另外一个外戚张耆就对状元冯京上演了一次“全武行”——张耆派遣吏卒冲进冯京的家,并且带着丰盛的酒席和令人眼晕的嫁妆,结果冯京还是推辞了;至于气势更胜的张尧佐则是亲自出马,更是一票人马冲进去,甚至拿着皇帝赐给的金带缚在冯京身上,还带来了宫中的酒食,自然那嫁妆也是丰厚的让人难以想象,就是这样冯京也未屈从拒绝了。

  本来十几年前还是“榜下缚婿”,经过张耆和张尧佐两个外戚的强硬“求婚”之后,变成了今天的“榜下捉婿”。冯京的事情连十年都未过,这都是当时京师开封轰动一时的事情,韩绛和王珪自然是知晓,两人都非常理解甚至是有些“同情”这两个遭到拒绝的外戚——他们的女儿才不过是以孩童连婚配的资格都没有,等再过几年就轮到他们自己头痛了,自然是暗恨生女太晚。

  王珪知道自己是没法参与这场竞争的,他的亲族中也有适龄的待嫁女子,但是家世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