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九章 终不黜落_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终不黜落

  三月五日殿试一结束,各种各样关于状元**的谣言便传的更为玄乎了,自隋唐以来这有关状元的神话传说多如牛毛,各种奇遇也是千奇百怪。(手打小说)甚至有的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以此钻空子,利用谣言为考官施加压力,以期能够科场折桂。

  殿试的卷子不过三百多份,连带封弥、判卷、拆号等过程,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便就完成。三月十日,就在公布最后状元归属的前一天,朝廷下旨:“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此旨一下,嘉佑二年通过礼部试的考生皆是弹冠相庆,这样他们即便在殿试中名列最后一等第五等按照往常的规定也会被赐为“同进士出身”,有此出身入仕可谓是正途。

  按照规定举人殿试缴纳试卷后,就要先交给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来标示,然后才交给封弥官誊写校勘,然后交由考官审卷定等级,最后拆去封弥由详定官启封与原卷再行校队,再交给编排官核实乡贯状字号。不过这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皇帝亲临考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李实虽然极为受到关注可惜殿试赋题破题太过凌厉,皇帝本来想要当堂就定状元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考官们自然心领神会将其列为第三等,这还是李实的文章写得不错的情况下才这么做,一旦李实的文章不佳就算排个第五等也是理所当然。

  王珪本来身为详定官按照规定是看不到试卷的考生名的,不过因为皇帝亲临考场还审阅了李实的卷子碰壁不快而归,底下的考官自然要想办法让皇帝心中这口气顺畅了才行。王珪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自己在贡院中非常属意的王景范,这个他心中的省元被欧阳修一句话便给否了,他心中可是一直想要找回场子来。殿试由于是皇帝亲自监考,是以不设知贡举,欧阳修则因为尽黜太学体考生而遭群辱,连祭文都被投到自己的家中,这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皇帝对此并不以为意坚持了贡院张贴的榜单,不过却没有让欧阳修参加殿试考官。

  这样在贡院担任贡举的考官则以当初的权同知贡举官韩绛和判知贡举的王珪为首,对于皇帝在李实卷子面前碰壁,韩绛心中也是非常清楚的,至于范镇则因为前段时间连续上书请皇帝立皇太子一事而回避,梅尧臣不过是一封弥官无甚用处。这王景范的卷子就这样为经封弥而被送至皇帝面前,说不上龙颜大悦但也确实让皇帝的脸面好看了许多,这也让殿试的考官心里有了着落——去年皇帝病倒身体一直就是断断续续的时好时坏,若是在殿试上为皇帝添了堵,小则扫了皇帝的面子不说,往大里说很可能会让皇帝忧心犯病。

  王珪的用意韩绛心中清楚的很,虽然不合规矩但在殿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