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一四章 德法矛盾;大明澳洲远征兵团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孤立的本主集团,狡猾的美国大正在设法加入战争,但他们还需要寻找机会来鼓动人民。战争无法避免,侥幸心理是软弱和不负责任的。”

  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所作所为已经落实了联邦政府的打算,德社上层很清楚的认知这一点。

  不过在战术上,或者说这件事上,面对故意挑衅的敌对行为,偏偏就应该避而不理。

  美国迟早会找到借口、凑足理由、攒够民意,不过在那之前对于德社而言拖得越久越有利。

  从宏观战略来说,德社迄今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道义上是以保卫安全、解放民众。

  但随着主要战事落幕,德社发现即使打着正义的旗号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仍然容易招致不满。

  挪威、瑞典、法国的反馈都不尽如人意,恩斯特意识到直接进攻虽然简单粗暴、直截了当,但隐患也不小。

  德社强大的武装力量不应该作为锋利的矛,而是当作坚固的盾;反之,思想才应该是锋利的矛。

  这也是为什么德社并未挥师发兵俄属波兰、波罗的海三国、沙俄的原因。

  他们想尝试一下,看看只通过大量援助物资和顾问并派遣少量志愿军能不能让俄国人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再考虑己方亲自上阵。

  让德社上层有些恼火的是,该死的英国人还在处处唱反调,净做一些恶心人的事。

  百万德军横扫法国,基数如此之大,实在无法确保其中没有官兵犯错误。

  而英国人就恰恰专挑这些事情大肆宣传,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名叫“法国足球训练委员会”的组织,用无线电广播向法国民众宣传德法矛盾,撩拨其抵触情绪。

  法兰西民主公社派出的专员也正式向柏林方面提出了诉求――公社政府可以带领法国人民建设、保卫国家,希望德军撤离法国领土。

  虽然德社上层本就有这样的打算,但德军官兵和一些民众对此很不爽,有点热脸贴冷屁股的感觉。

  虽然一切并没有那么理想和美好,但至少现在针对的德社封锁已经瓦解,德法之间的贸易往来重新恢复了正常。

  满载着矿石和货物的火车哐当哐当的驶过德法边境――洛林的铁矿、普罗旺斯的铝土矿、SNR公司的滚珠轴承、HUET公司的光学仪器等等数不胜数。

  而在遥远的东欧高加索地区,军团正在做着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

  第4山地师之前在瑞典驻扎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国短暂休假了两个星期,接着便奉命万里迢迢来到了这里。

  因为要穿越崎岖的山区,装甲部队无能为力,所以进军巴库的任务就落在了山地师和另两个步兵师的身上了。

  英国人对此保持着十二分的关注――开玩笑,那可是两千多万吨原油产量的巨型油田,如果德国人拿到手那还得了?

  装备惠特利Mk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