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四十一章 个人所得税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感谢书友“望云山人”、“哥最衰”投出的月票和书友“hugetiger”的打赏,再次求推荐票T-T

  于是后来和历史上一样又设立了“工龄工资”(而原来的那一份则称为“基本工资”或者“职务工资”)这一项,每一年“工龄”可以领取相当于本人此时职务所对应“基本工资”数额2%的一份额外工资。

  对于解放后才参加工作的青年来说,工作了几年,他的工龄就是几年,而那些解放前就开始养家糊口的则不能那么算,只有入党或者参加红军、八路军(以及其他赤色党领导下的武装liliang)、解放军或者在根据地、解放区参加工作后的岁月才能算进工龄,目前中国“工龄”最长的是董老等“一大”代表和周公等旅欧支部成员,达到了20年,相当于额外多40%工资,而胡卫东这种参加革命较晚的,就只有12%了,那他怎么会成为目前国内工资最高的人呢?

  原来,在抗战期间亲眼看到科技的巨大liliang之后,为了激发国内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吸引国外的科技专家来华工作,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在收入方面除了与其他体制内工作人员相同的“职务工资”和“工龄工资”外,还有专家津贴、贡献津贴可领,而如果是中国目前急需的特定专业的精英人才,还有“特殊人才津贴”可拿。

  其中专家津贴只跟职称有关。可以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研究员/工程师为第一级,每月可以拿到100块人民币的“专家津贴”;可以独立负责一个科研项目的高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为第二级,每月可以拿到200块人民币;而两院院士为第三级,每月可以拿到500块人民币。后来随着中国科技工作者人数的不断增长,原有的制度已经不再合理,于是两院院士与高级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之间便多出了一个新的等级;再后来因为工程师一直被大力培养的缘故,总数越来越多,渐渐不再像以前那样吃香,而中国随着国力的持续增强,对理论科学的研究也开始重视起来。因此工程师的“专家津贴”普遍比原本同级的研究人员低了半级。不过工程师是搞应用的,只要搞出重大的成果,收入还是要比科学家更高。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新中国政府对于体制内的科技人员并不实行西方的专利制度。而以“贡献津贴”来进行补偿。胡卫东薪水之所以那么高。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现在中国的科技发展能够如此之快,胡卫东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即使“文人相轻”,也没哪个科技专家敢说自己的贡献比胡卫东更大,即使只算那些胡卫东直接参与研究的项目。结果zu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