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98章《楚辞》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离骚》,就不得不说楚辞。翻开战国的书页,触目所及除了滔滔不绝的辩辞,就是艰深枯涩的理论阐释,这是时代环境使然。但是,在卷帙浩繁的沉重文字中,闪耀着一段灵动飞逸、浪漫凄美的动人文字,这就是《楚辞》。《楚辞》与《诗经》一起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传统。而其实,《楚辞》不仅是诗歌,也是一个传奇优美的神话。

  中华民族是早熟的民族,当西方民族还沉浸在对上天的神秘想象中时,中原大地上的人们已经在频繁的战乱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提前进入了理性时代。为躲避王室内乱,东周宗族有人携带着大批典籍来到了楚国,这批典籍对楚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楚地毕竟远离中原,中原之地的理性不能完全束缚楚国文化。中原人总将文学艺术纳入礼仪纲常和伦理道德的范畴,所谓“诗言志”,这种功利的目的使中原的文学艺术难免呈现一种凝重的面貌。楚人则不同,当中原地区的人已不再相信巫教时,楚人还沉浸在一片充满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神话世界中。他们生长于巫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域,保持了天真烂漫的气质,创造出来的艺术便有了灵动自由的性格。

  《楚辞》根生于楚地独特的文化土壤,它的精神与楚人的生活血脉相连。

  清代洪亮吉曾说,“天地之气,盛于东南,而楚之山川,又奇杰伟丽,足以抒人性情”,屈赋的“香草情结”就是楚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反映。楚地气候湿润,土肥水美,为草木鸟兽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楚国山川遍地可见蓊郁的草木,正是这些名目繁多的植物,成就了《楚辞》的芬芳世界。台湾学者潘亮俊先生的《〈楚辞〉植物图鉴》将《楚辞》中的植物分为香草香木和恶草恶木两类,其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江离、白芷、蕙、杜蘅、菊、蘋、石兰、椒、桂、薜荔、橘、柚等34种植物属于前者,薋、菉、艾、棘、荆等16种属于恶草恶木。“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执著地与芳草佳木为伴,对恶草秽木深恶痛绝,这是一个士大夫高洁灵魂的表现。萋萋芳草与崇高品格交相辉映,共同构建了一个馨香的楚辞世界。

  《楚辞》是楚人的“恋歌”。战国时,楚国巫风盛行,人们虔诚地信仰着神灵。为取悦神灵,楚人作了许多祭神和迎神的歌,在祭祀神灵时唱出了对神灵的深深依恋之情,《九歌》就是楚人与神灵的一曲恋歌,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或许是由于人神之间的巨大差异,《九歌》里的爱恋总是受到重重阻碍而流露出无法相交的无奈和哀怨之情。《湘君》中唱道:“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