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6、六年1月19日 晴_宋北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争,反正朝堂就如战场一般激烈。

  但他们乱归乱,正因为学术派系多了起来,很难独木成林,所以他们争执的越厉害,施政时的阻力反倒是越小,因为每个派系都想证明自己的理念是对的,大家都很努力的。

  当然这里头赵性虽然看上去存在感不强,但他却是那脊梁一般的存在,国策方针都是由青龙苑制定,百官斟酌实施,他给这帮人下了个指示,就是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学说,只要能把事情办利索了,能把国家治理好了,那这个学说就是正确的。

  要是办砸了嘛……他倒是没说办砸了会怎样,但每个人心中都知道会怎样,所以整个国家就在这样吵吵闹闹纷纷攘攘中开始热闹了起来。有些政策就是法家的理论不成就换儒家的儒家不成就走纵横家,总有一种指导思想能够顺利的将政策执行下去。

  不断试错不断改变,大宋的国力如今是肉眼可见的在强大,如果没有意外如今这个场面其实就已经可以进入史册之中,称上一句“中兴”了。

  但显然赵性并不满意,他觉得还不够,甚至他到现在仍然是惴惴不安,不安的在于国家还不够强盛,还不能做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众爱卿莫要争执了,今日时候也不早了。”赵性看到下头的讨论仍然继续,他倒也是不在意的一挥手:“大家带着这个好消息便下值吧,好好过个年,散了。”

  说完之后,赵性率先起身离开了龙椅走出了大殿之中,虽然在大臣面前他始终保持着庄严,可刚一脱离群臣的视野,他立刻就蹦跳了起来,走路仿佛都带上了风。

  至于朝堂上的争执,他喜欢不喜欢都没事,用宋狗的话说,让他们去说就好了,说什么都行,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他们也是为了国家好,到时候自然有人将他们驳得哑口无言。

  果不其然,朝堂上的争执很快就扩散到了民间,其实都不用官员们主动去告诉别人,报纸上就已经在第一时间将朝会上的内容公布了出去。

  而这一份讨论俨然也成为了今日热点,普通百姓才不管那许多乱七八糟的道理,他们就觉得拿回自己的地方天经地义。但学术界倒是开始讨论了起来,他们也如朝堂上一般,各执一词开始在学堂上、酒肆中、茶楼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甚至就连翰林院内部都吵闹不断,甚至到了下午时,儒家翰林和兵家翰林下了条子,约好了去翰林院后的树林里单挑,生死不论的那种……

  这种事自然不能让它发生的,儒生代表冷静下之后才猛然醒悟过来,这要是真去跟人家单挑,不管输赢不都代表自己的说法站不住脚了么?拳头大才有道理,那成了什么道理?

  于是他临时变卦,哭唧唧的找上了推着老丈人在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