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5章 爆款_废太子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萧彧在朝会上提起了创办太学一事。

  专为各地前来参加选拔考试的学子提供落脚之处,也给这些学子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场所。

  说白了,就是不能让前来投奔他的人寒了心,得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真的重视人才。

  王启问:“陛下,太学选址于何处,是否将原来的府学改成太学?”

  萧彧摆手:“不必,府学依旧保留。将原来的陈府改为太学吧,那所宅子足够大,理当能容下数百上千的学子。”

  陈家的宅子非常大,比萧彧住的刺史府都要大。陈家被抄之后,萧彧原打算将宅子赐给王启,因为王家接了一堆族人过来,需要大房子才能安置下来。

  但王启没敢要,他可不敢住得比萧彧的行宫还大。

  那宅子就一直空着,如今正好派上用场。办太学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数日后,王启送了几篇稿子过来让萧彧过目,并且请示是否需要起个名字。

  萧彧说:“当然要起的,王大人有什么建议?”

  王启说:“臣草拟了几个名字,请陛下指示。”

  萧彧看了一下,不是太古板就是太文艺,他说:“都不太合适,便叫《星火》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王启说:“可是出自《尚书》的‘若火之燎原,不可向迩’?臣以为不妥,这后一句是犹可扑灭,不太吉利。”

  萧彧说:“对,火是可以扑灭的,但思想之火一旦蔓延开来,便会代代相承,影响深远。”

  王启听到这里,便不再反驳:“臣遵旨。”

  “好了,这稿子先放我这里,等我看完了,再与你讨论。”

  第一期报纸,萧彧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要定一个基调。不能太纵容那些刻板保守甚至反动的观念存在,能改的就该,不能改的就删,反正他身边有的是能人,写几篇稿子还是不成问题的。

  萧彧批完这些稿子花了两天时间。

  王启拿到朱批改好的稿时,非常吃惊,他以为萧彧也就是过目而已,没想到他是亲自修改,甚至还亲自写了一篇文章。

  改完之后,萧彧又同王启商议了一下排版的问题,报纸纸张肯定要跟纸坊特定,需得要大,才能够承载下如此多内容。

  萧彧又说:“报刊文章将来的受众会非常广,建议用句读隔开,以免引起歧义。”

  这点王启有点难以接受:“断句是每个读书人都必学的内容,我看就不必加了,印刷时也不方便。”

  萧彧不以为然:“有何不便?烧制一套句读字模即可。报刊是新鲜事物,报刊加句读一样新鲜,刚开始人们可能不太适应,但时间一长,肯定都会很自然地接受下来。”

  主要是萧彧看书就不太适应没有标点符号,奏折里也没有,有时候还得去猜对方的意思,毕竟没有标点有时候会引起歧义。

  报纸有了句读,课本加句读就顺理成章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