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章 朱高煦:大明的冬天真冷啊!_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贵才能享受到的优渥待遇

  别小看这一盆木炭,足足抵得上数十两纹银

  在没有空调暖气的大明,老百姓所能拥有的取暖燃料,屈指可数,无非就是木炭、煤炭和薪柴这三样。

  三者之中,木炭取暖体验最佳,但价格极其昂贵,一般只有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才能配备得上

  因为这烧制木炭,也是一个十分辛苦的体力活儿,山民们从早到晚几乎没有时间歇息,从砍柴到截成一段段的木头,再到劈柴、垒窑直至烧成木炭,大概需要十天的时间。

  而且采集的柴木一般都是硬木,才能烧制出耐烧无烟的上品。

  如大明皇室过冬的御用木炭,便是“红箩炭”,皆由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每根长尺许,园径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燃烧时还有轻微的香气

  这等上品木炭,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即便连皇室都不够长期使用,更何谈民间百姓了

  木炭昂贵,煤炭便宜,但老百姓没人敢烧煤炭取暖啊!

  现在这些人又不懂什么是有毒气体,还他娘的不知道做好通风措施

  一盆煤炭烧得旺,全家一起火葬场

  何况这煤炭向来由朝廷管控,用于冶炼钢铁制作兵戈,加之开采难度系数太大,流落民间的自然少之又少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薪炭更是少之又少。

  缺薪少柴,这可是那些苦寒文人,历来诗兴大发的哀咏主题之一

  想当年,连诗圣杜甫都住在茅草屋里,一遇到下雨雪天,也是被冻得够呛,更不用提天下广大的穷苦老百姓了。

  木炭烧不起,煤炭不敢烧,柴火没得烧

  这可真是,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那些平民百姓可怎么办?

  他们如何度过这酷寒无比的严冬?

  大明帝国即将进入小冰河时期,连连天灾不断,气候恶劣至极,每一年的严冬,对于那些底层百姓而言,都将会是一道生死难关

  身体好,挺过去,还能再活一年

  身体弱,挺不过去,那就少吃一年的苦

  这个世道,便是如此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难怪历朝历代的底层百姓,在严冬之中,被活生生冻死者,不知凡几

  “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

  朱高煦喟叹了一声,满清那位爱新觉罗乾狗皇帝,能坐在暖和无比的紫禁城中诗兴大发,吟诗作对,坐视子民挨饿受冻生不如死,他这位汉王爷却做不到。

  “老夏头,老宋头,过来。”

  朱高煦向户部尚书夏原吉与工部尚书宋礼招了招手,二人见状一愣,但还是加快脚步走了过来。

  只见汉王爷满脸忧容,沉声道:“这天儿这么冷,还只是十一月初,我们可以烧炭取暖,但老百姓可怎么办?”

  夏元吉与宋礼闻言一怔,脸色瞬间涨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他们都知道,每年严冬都有不少百姓冻死冻伤。

  但这是自古以来的惯例,所以无人在意,无人关心

  因为,每年严冬,都是这么过得啊!

  对于满朝文武而言,这是一张难以启齿的遮羞布

  只要不撕开,他们依旧可以歌功颂德,高唱四海承平,自夸君圣臣贤

  如果这张遮羞布被撕开了,那下面却是无数冤魂,累累白骨

  但是,他们这些朝臣,又能怎么办呢?

  天地之力,凡人如何抗衡?

  即便能够抗衡,那也是少数权贵的特权

  朱高煦注意到了二人的脸色,心中顿时了然。

  “走吧,跟本王去工部匠作坊。”

  “凡事总得尽力,才不会心生愧疚。”

  夏原吉与宋礼闻言一怔,随即叹了口气,跟在了他身后。

  这些汉王殿下,似乎真的有些不太一样了!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