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番货折俸?纯纯馊主意啊!_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以为眼下朝廷还是以暂不征税为好。”

  朱棣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毕竟在他的认知里面,还根本就没有商税的概念。

  “怀柔远仁,才能万邦来朝啊!”

  “郑和此意,深谋远虑,老二你这办法欠妥!”

  朱高煦闻言摇了摇头,有些哭笑不得。

  其实倒也真不能怪他们,即便是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也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局限。

  “既然如此,郑和你可有什么办法?”

  朱高煦将皮球踢了回去,毕竟是郑和自己惹出来的麻烦。

  他倒是想要看看,这位如今大明朝目光见识第二远的人物,会给出什么良策。

  郑和思索片刻,缓缓开口道:“皇上,臣奏请对各国国王和使团带来的私物,可以清点之后留下一半,允许他们在七天之内自行贸易。”

  “那另一半呢?”夏元吉道。

  郑和微微一笑,“另一半朝廷可用官价收购,再拿到市场上卖出,两相差价,利润定然不菲啊!”

  朱棣听罢,连连点头。

  “好!是个好主意!”

  “既拿到了银子,又不失我大明礼仪,可谓是两全其美啊!”

  只是有人高兴有人愁,太子爷朱高炽一张小胖脸就写满了忧虑。

  “父皇,这主意虽然不错,可这一买一卖,由谁来经营呢?”

  朱棣听了这话,也有些犹豫。

  太祖禁令,朝廷不得使用番货。

  那就只能把番货给变卖出去换成银子。

  但是这买卖经营,该交给谁呢?

  郑和突然灵光一闪,找死般给出了提议:“皇上,臣以为可交由户部派员代为管理经营……”

  话音未落,一道讥讽声响起:“郑大人说什么?让我户部臣工都去做买卖?”

  “一买一卖,如同商贾小人一样?郑大人可是在羞辱我户部臣工?”

  夏元吉本就因为下西洋靡费甚众还不见收获,一直看郑和不爽,现在听到郑和这个提议,更是勃然大怒,就差指着他鼻子骂了。

  兵部尚书金忠也在此刻开口道:“皇上,万万不可啊!自古君子喻于义,小人趋于利,这户部官员出去做买卖,成何体统啊?”

  朱棣闻言面色一沉,心里有些不悦。

  这些个文臣,整日口口声声嚷嚷着为君父分忧,结果现在让他们拉下身份做个买卖,他们都顾忌自己的名声清誉百般抵制!

  国库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还有心情关注那些名声清誉!

  这就是为君父分忧吗?

  群臣这副嘴脸,令人作呕。

  奈何金忠是靖难最大功臣之一,现在年迈体弱,朱棣也说不出一句苛责话语。

  只见他缓缓起身,毋庸置疑地下令道:“七天交易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夏元吉等重臣错愕,却又感到无可奈何。

  然而朱棣接下来说出的话,却是令他们面色大变。

  “允许番人做买卖,也可以让大明的子民,认识这些海外番货啊,从而体会朕下西洋带来的好处嘛。”

  “你们不是全都口口声声地替君父分忧吗?那好,从这个月起,全国所有的官员都不用去国库领取俸禄,朕用郑和带回来的番货,折合你们的俸银!”

  “这就叫番货折俸,为君分忧嘛!”

  番货折俸?

  夏元吉人傻了,金忠懵了。

  他们都没有想到,朱棣会玩这么一手。

  夏元吉张了张口正准备争论,朱棣却是冷笑道:“你们认为做买卖有辱君子之名,有悖为官之道,那好,这个买卖朕来做!”

  怒了,朱棣怒了。

  夏元吉还准备开口争论,却是被金忠以严厉眼神制止。

  金忠作为靖难元老功臣,他很清楚皇帝现在到了暴怒边缘。

  夏元吉继续劝说下去,只会适得其反,牵连己身。

  然而正当此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传了过来。

  “爹啊,番货折俸,这种馊主意你都想得出来!”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