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4章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首富从90年代捡漏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吃进胃里便阻塞,虽有饱腹感,却是临近鬼门关的最后片刻享受。

  这种饼被朴实的村民们冠以“观音”之名,实际上,在美好的外表下,却像是罗刹般取人性命。

  “那时候,我们三十二个人的想法,和每一位进山的猎人都不相同。”

  “我们希望碰见从未见过的,巨型的豺狼猛兽,因为它们的尸身,对我们来说是救命的食物,尽管很可能会有伤亡,可至少能保全我们的家人。”

  在场之人无不动容。

  为了家人,甘愿牺牲自己,做第一批深入晋阴山的壮士,将生死置之脑后。

  这是人类的伟大品质。

  动物的本能可能会让它们保护幼崽,但没有任何动物能像人类这般,有组织地统一赴死。

  这是对于生命的叩问,对于人生意义的答复。

  “为什么不种粮食呢,放着良田万顷,坐吃山空?”有年轻人并不理解,问道。

  旋即年轻人招来一顿白眼。

  “不会说话少说话。”

  “种你妹,你知道什么是三年大饥荒吗?干旱连年,颗粒无收。”

  “三年,整整三年,种子都吃了,哪还有播种的可能,就算有,在幼苗期间就被烧死。”

  “年轻人,好好听着吧,这些事能够指导你的人生。”

  年轻人不再说话,但脑海里大致也有了一个景象。

  在那副画面中,处处是因为饥饿而倒地的人,新生的婴儿并不可爱,骨瘦如柴,因为母亲没有奶。

  大地只有土壤,老虎江的水都被喝了许多。

  易老头继续讲:“我们每个人都抱着死的决心。”

  “因为读过几年私塾,是队伍里最有文化那个,大家让我给队伍起个名称。”

  “我记得曾背过一首诗,如是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小队因此便叫朱门,我们进山是寻酒肉,为的是告慰江低已经发黄的骨头。”

  “但我没想到,三十二个人,两条大黄狗,最终只有我一个人活着从山里出来。”

  “我更想不到的是,从山里出来以后,见到的是妻子的坟冢,儿子也已经当了爷爷。”

  “我在山里,整整困了四十年。”

  “我进山那年,1940年,二十三岁,出来时1980年。”

  易老头的话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家对朱门小队尽丧晋阴山的事倒还相信,稍微年长的人曾听父辈谈起过,可那年头进入晋阴山求生的人,远不止易老头这样一波,有去无回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丧生于荒山,实在太过正常。

  可对于易老头被困山内四十年一事,大家并不相信。

  怎么可能一个人在晋阴山待了四十年?若是迷路,后续不断有队伍进山,易老头本就在山中,只要找到了大部队,自然能从山里脱困。

  只有一个理由能够解释:易老头自愿待在晋阴山。

  “易老头,莫非你在晋阴山盖了房子,重新娶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