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章 犹太军团(感谢红花!)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恋上你看书网

  356章犹太军团(感谢红花!)

  中国在工业技术方面,连续出具这种跨时代的东西,虽然在国内懂行的人面前显得有些突兀,但放在整个世界来看,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

  人类的知识积累,或者技术的突破,有时是渐进的,有时也是跃进的。某人在某一时间,先于别人发明了一种技术或工艺,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甚至也有运气的成分。

  武爱华正是利用了这种复杂性,通过从系统兑换的专家,再借用国家技术局这样一个平台,在别人不知不觉的状态之下,稳步地推动着国家的发展。

  作为一国元首,武爱华考虑问题自然不能像此前作为一个地方军阀一样,什么来钱就研究什么生产什么,在技术的兑换与现实化问题上,武爱华委托国家技术局的“特聘专家”们,对未来影响人类生活的技术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并制定了厚达200万字的而且是“绝秘版”的《中国技术发展规划》,涉及到的技术及设备项目多达17536项,覆盖了基础技术、国民经济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这些项目中,既有后世天朝的弱势项目,譬如材料技术、发动机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也包含着后世天朝的后发项目,譬如生物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环境技术等。

  而先发展哪一种技术后发展哪一种技术,一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紧迫性”加以确定;二是根据世界研发此类技术的一般进程来确定。

  譬如前面讲到的采煤或采矿机器设备,隧道工程设备等,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会得到超前发展。而除了上面两项外,得以“超前发展”的还有包括火电与水电技术在内的电力技术,汽车与舰船都离不了甚至整个国家都离不了的发动机技术,以及虽然不那么紧迫,但其他国家已经发明并正在逐步完善的一些技术譬如电视机技术等。

  系统的技术是成熟的,系统的生产工艺也是成熟的,惟独我们的技术专家对之并不熟悉,我们的产业工人并未掌握相关的工艺。也因为如此,1939年的中国,很多新开的工厂都带有实验性质,属于实验工厂;他们第一个任务是熟悉技术操作流程以及设备特点,第二个任务则是培训熟练的产业工人,第三个任务才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这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1938年底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已经达到800万人,但除了闽粤地区工厂的技术水平高一些外,其他很多工厂,都是手工劳动,作坊式的生产。这种没有接触过大机器生产的工人,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工人。

  而根据国民经济《三年规划》,到1941年底,中国至少需要3000万掌握一定生产技

  请收藏:https://m.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